二、航空工業(yè)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二、航空工業(yè)
二、航空工業(yè)篇 建國50多年,我國航空工業(yè)從零起步,為國防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但也走過不少彎 路。 航空工業(yè)的生命力是軍民結合。通過軍民結合開發(fā)民用飛機是振興航空工業(yè)的必由 之路。飛機在噴氣技術的基礎上大型化、遠程化,是當代航空技術的一個發(fā)展前沿和重 要臺階。大型噴氣飛機不論軍用民用,都有著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 1970年立項,1980年成功首飛的運10飛機,是我國目前惟一自行設計制造、具有完全 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運輸機型號。它在飛行速度、高度、航程、起飛重量方面,至 今仍保持國內飛機的領先記錄。運10的設計和研制,體現了獨立自主的技術路線,堅持 了實事求是、勇于創(chuàng)新、一切經過實踐檢驗的原則。它具備較充分的技術基礎,它在總 體技術、氣動性能和結構強度設計等方面,至今仍具有先進性,盡管和國際先進水平相 比還有一定差距。但不存在顛覆性的問題。通過研制實踐,鍛煉、培養(yǎng)了我國大型運輸 機骨干技術隊伍。運10的研制成功是我國民用航空工業(yè)一次意義重大的攀登,其在我國 航空工業(yè)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空工業(yè)經過大量引進合作、轉包生產,特別是中美合作組裝、 生產麥道飛機之后,在以上三個技術方面都有了實質性的進步。在此基礎上,有條件進 行大型飛機改進改型,提高一個檔次。 20世紀80年代,我國航空工業(yè)實行“軍轉民”大調整,但這并沒有帶來民機工業(yè)的崛起。 航空工業(yè)十幾年徘徊,我們對與國外合作獲得關鍵技術抱有不切實際的希望,而事實是 美、歐無意扶持我們這個潛在的競爭對手。我們先是自己研制的大型噴氣運輸機下馬, 后是和麥道合作總裝生產線關閉,再后是百座飛機合作項目被毀約。今天我國民機市場 ,已經基本被“波音”、“空客”占領,民機制造業(yè)的滯后,拖了整個航空工業(yè)的后腿。 改革開放20多年,我們的GDP實現了翻兩番的目標,今天的中國已經大大前進了,但 和發(fā)達國家比較,我們的科技力量還很落后,我們的整體創(chuàng)新能力還不強。在高科技、 需要多方協作的產業(yè)領域,我們還差得很遠。這就是“發(fā)達”、“不發(fā)達”之間的基本差距 。我們必須在這方面埋頭苦干,奮起直追。 海灣戰(zhàn)爭和科索沃戰(zhàn)爭,西方軍事強國以一邊倒的空中力量迅速取勝,而其中預警 、指揮、電子戰(zhàn)、加油等特種作戰(zhàn)、支援飛行架次甚至超過了一線作戰(zhàn)飛行架次。這促 使我們反省自己航空工業(yè)的能力。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說,航空工業(yè)是關系到國家安 全、國民經濟發(fā)展和綜合國力的戰(zhàn)略性產業(yè)。如果聽任我國航空工業(yè)與國際的差距不斷 拉大,這將影響綜合國力的提高,會給我國21世紀經濟建設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幾十 年的曲折歷程告訴我們,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 力量的基礎上,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航空工業(yè)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益、長周期的戰(zhàn)略性產業(yè),必須經過幾代人長期不 懈的努力,走軍民結合,以軍帶民,自主創(chuàng)新,跨越發(fā)展的道路。我們應該高瞻遠矚, 立即開始著手制定符合國情的、科學的、先進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相對穩(wěn)定的、權威的中長 期發(fā)展規(guī)劃。 從“運10”的夭折談起 在上海飛機制造廠的一個角落,孤零零地停著一架外形獨特的大型噴氣客機,它已經 14年沒有升空了。它就是時至今日僅存的一架由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大型噴氣客機——運 10飛機。當“波音”、“空中客車”在我們的領空滿天飛的今天,我們切不要忘記,在這架 飛機身上,記載了中國航空工業(yè)曾經一度輝煌的過去,也反襯出今日的消沉。20世紀80 年代初,為了運10的試飛成功,新聞媒體曾經作過許多報道,但到了現在,除了業(yè)內人 士,運10幾乎被完全遺忘了。誰能想象得到,我們自己的大型噴氣客機,是在“文化大革 命”中的1970年立項,僅比歐洲“空中客車”晚兩年上馬的呢?三十年來,空中客車已經成 為挑戰(zhàn)美國波音壟斷地位的巨人,而我們的運10卻半途而廢,我們的飛機制造業(yè)今天還 在靠“波音”、“空客”的發(fā)包工程吃飯。而另一方面,同樣在“沒有褲子穿”的年代,我們 自己研制的彈道導彈,今天已是國威軍威的象征。中國自己造的飛行器,在不遠的將來 將要把人送上太空,成為繼美、俄之后的第三個具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但民用機工 業(yè)的前進步伐為什么如此緩慢?中國的民用航空工業(yè)怎么走到了今天這么尷尬的地步? 從零起步到運10上天 新中國的航空制造業(yè),是從無到有發(fā)展起來的。當時的中央領導,對發(fā)展空軍、發(fā)展 航空工業(yè)高度重視。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戰(zhàn)爭創(chuàng)傷還沒有來得及醫(yī)治,中央就下決 心成立空軍。毛主席說過:沒有褲子穿也要辦空軍?!耙晃濉逼陂g上156項工程時,毛主席 說:我國是一個大國,世界上有的東西,我們不能樣樣都有,但是重要的東西,我們就 一定要有。這其中就包括飛機和汽車工業(yè)。一五時期“156項”中,航空工業(yè)就有13項之多 。1954年,中國第一批飛機及其發(fā)動機試制成功,兩年以后,1956年9月,中國首次試制 的殲5噴氣機獲得成功,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成批生產噴氣飛機的國家之一。 20世紀60年代是我國國民經濟多災多難的時代,但又是國防科研和國防工業(yè)取得劃時 代成就的年代。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1965年,我國決定洲際導彈上馬 。1970年,我國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成功。“兩彈一星”的偉大成就,振奮了民心,為中國人爭 得了榮譽,也從此為中國爭得了和自己相稱的國際地位。在這一成就的鼓舞下,當時我 國航空工業(yè)領域也實施了一系列計劃。運10飛機研制成功,就是我國航空工業(yè)在大型運 輸機發(fā)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 運10是我國唯一自主設計生產的大型運輸機 運輸類飛機是航空工業(yè)的重要部分,不論軍用民用,都有廣闊的用途。我國航空工業(yè) 50年來研制生產了若干型號的大中型運輸類飛機,但運10在我國航空工業(yè)中實現了兩個 重要突破:第一,運10是我國第一個獨立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運輸 機型號;第二,運10是至今為止,我國研制的速度最快、巡航高度最高、航程最遠、起 飛重量最大、客座數最多的運輸類飛機。也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架飛越世界屋脊、能 夠飛抵拉薩的運輸機。 運10早在1985年停飛,現已逐漸被國人淡忘,甚至業(yè)內對此也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認識 。但運10飛機在我國航空工業(yè)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否認的。運10的研制所體現的 獨立自主的技術路線、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為國爭光的奉獻精神,也就是“兩彈一星” 的精神,在新時期,在我國的航空工業(yè)界是應該大大發(fā)揚的。 航空航天都是綜合了空氣動力、結構、機械、電子、冶金等各前沿技術的高科技產業(yè) ,都需要大規(guī)模的科研生產組織。而飛機產品,由于它的長時間重復使用的性質,和對 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在設計水平、材料的可靠性和加工的精確度等方面,要求更加苛刻 。大型飛機并非小飛機的簡單放大,它的設計和制造,有著特殊的技術難題。20世紀70 年代初,世界上大型噴氣運輸機成功投入商業(yè)運營也只有十幾年。對我們這樣一個科技 和工業(yè)落后的國家來說,當時研制大型噴氣客機所承擔的風險之大、技術和工程上所面 臨的難題之多、系統(tǒng)工程組織之艱巨,恐怕是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的。而中國人僅僅用 了10年,就把自己的大型客機送上了祖國的藍天。 運10于1970年立項,中間歷經艱難險阻,于1978年完成飛機設計。1980年9月26日, 運10首飛上天。 運10的機身長42.93米,翼展42.24米,客艙按經濟艙布置是178座,混合級布置124座 。它與B- 707是同一量級,最大起飛重量110噸,最大商載25噸,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時,升 限高度超過12000米。5噸商載航程8300公里,15噸商載航程6400公里,最大商載航程31 50公里。這在當時都創(chuàng)了國內新記錄,遺憾的是,許多記錄至今未能被挑戰(zhàn)。 開始試飛用的發(fā)動機仍是B-707(PW)的JT- 3D,708工程中,已初步將這種發(fā)動機仿制出來(即我國自行研制的渦扇8發(fā)動機,推力 8166公斤。20世紀80年代停止研制)。 運10的研制是中央的一項重大決策 運10飛機的研制,是在當時中央領導親自決策和直接關懷下立項的。 早在1968年底,我國轟6飛機試飛成功后,周恩來總理就提出:“能不能在轟6的基礎 上設計一種噴氣式飛機?”1969年,毛主席到上海視察工作,提出:上海工業(yè)基礎好,要 搞飛機。 1970年8月,經周恩來總理批準,國家計委、中央軍委國防工業(yè)領導小組以(70)軍 工字270號文,向上海下達了試制生產運輸機的任務。決定由上海研制大型噴氣客機,代 號708工程,即后來的運10飛機。[1] 708工程的組織實施,是對全行業(yè)技術力量的空前動員,是全行業(yè)級的系統(tǒng)工程。運 10飛機是在中央直接指揮協調下,中央各部委、軍隊及全國21個省、市262個單位大協作 的成果。今天許多業(yè)內專家和知名人士,當年都曾為運10的設計和研制作出過不同程度 的貢獻。 708工程以5703廠(原空軍修理廠,后為上海飛機制造廠)為試制和總裝基地。為貫 徹中央搞大飛機的決策,三機部抽調數百優(yōu)秀技術骨干,從祖國各地急赴上海參加大型 噴氣運輸機的研制,成立了飛機設計組。熊焰、馬鳳山為設計組負責人(二人都是從西 安172廠調來的,馬鳳山是總設計師)。1973年,在此基礎上組建了大型客機設計院,即 后來的上海飛機研究所(640所)。 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指示,708工程在上海市和三機部的具體組織領導下,由上 海飛機研究所和上海飛機制造廠為主進行?!霸诩夹g攻關的各方面,都有全國各單位的合 作。運10的參研隊伍在這些攻關中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理論分析、計算、試驗、協 作組織等工作,最后由上海飛機研究所實現在設計上的總成”。[2] 運10飛機的研制,從1970年起步到1985年2月停飛,歷時15年,研制費用總計5.377億 元人民幣(其中研制費3.34億元,基建費1.747億元,上海市提供流動資金0.29億元)。 其耗費是很低的。在當時,西方一架民用大型客機的研制費用至少為20億美元。 運10飛機一共試制了兩架,一架作靜力強度試驗,完全符合設計要求,一架從1980年 9月首次試飛成功后,進行過多次航線試飛。 當時的中央主要領導對運10的研制十分關心。1972年1月,軍委聽取航空工業(yè)小組匯 報的辦公會上,葉劍英同志指出,搞708 上大客機,“這是全國人民的事,是中國人民的光榮”?!斑@是第一架大飛機,要從全國的 設計人員中挑選出來比較好的,來審查設計。”“在軍事上也有很大用處,”“緩辦遠轟, 集中力量先搞708”。1973年,有人提出買英國的VC- 10飛機專利進行試制,周總理在1974年2月批示:“同意不買這種專利,我們進口飛機品 種已夠多了”,保證自行研制運10不受干擾。1974年3 月,李先念批示:“我們要有雄心壯志,一定要把自己的大型運輸機搞出來,建國已有2 0多年了,出不了大型運輸機總是不好吧!” 運10研制徹底擺脫了被動跟隨外國的路線,實現了多項總體上的技術跨越 運10飛機的設計研制,從提出設計大綱到試飛上天的全過程,堅持了以我為主,在運 輸類飛機領域第一次擺脫了對國外機型亦步亦趨的跟隨路線。 剛開始提出的設計要求,是在轟6飛機的基礎上改成專供公務用的中型旅客機,并要 求在1972年完成設計,這顯然是違背設計規(guī)律的。設計組參照當時美蘇歐洲各先進國家 發(fā)展大型飛機的經驗教訓,在認真研究對比方案的技術特點,并對不同機型的機翼翼型 、機翼三維布局進行多項風洞試驗之后,于1971年提出中等后掠下單翼、翼吊四臺渦扇 發(fā)動機方案設想,即目前運10飛機的總體氣動布局。 1972年1月15日,葉劍英副主席主持軍委辦公會議,專題聽取運10設計方案的匯報, 并且原則上同意了設計組提出的方案。1972年8月,三機部和上海市聯合召開大型客機總 體方案會審會議,審查通過了運10飛機的總體設計方案。 1973年6月,由國務院、中央軍委以國發(fā)1973年77號文件形式,對大型客機的研制, 作了具體批復。 1973年初,開始運10飛機的全面設計試驗。 1975年6月,完成全部14萬幅標準頁的設計圖紙。 1976年9月,完成了靜力試驗機(第一架樣機)的制造。 1978年,在上海完成了靜力試驗機試總裝、分解,超級超限運輸到陜西耀縣飛機強度 研究所。1978年11月底,經過將近一年的準備,完成了全機的靜力破壞試驗。 1979-1980年進行部件裝配,對接和總裝。 1980年6月,完成了飛行試驗機的制造。 1980年8月,完成了操縱、液壓、燃油、電網絡四大系統(tǒng)地面模擬試驗(從規(guī)模和涉 及的廣度而言,四大模擬試驗創(chuàng)造了國內至今未破的記錄)。至此,完成了運10首架升 空一切必要的準備。 1980年9月26日,首次試飛成功。 首飛成功后,又進行了各種科研試飛。曾先后轉場北京(僅經過試飛25小時)、合肥 、哈爾濱、烏魯木齊、廣州、昆明、成都,并先后7次飛抵起降難度最大的西藏...
二、航空工業(yè)
二、航空工業(yè)篇 建國50多年,我國航空工業(yè)從零起步,為國防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但也走過不少彎 路。 航空工業(yè)的生命力是軍民結合。通過軍民結合開發(fā)民用飛機是振興航空工業(yè)的必由 之路。飛機在噴氣技術的基礎上大型化、遠程化,是當代航空技術的一個發(fā)展前沿和重 要臺階。大型噴氣飛機不論軍用民用,都有著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 1970年立項,1980年成功首飛的運10飛機,是我國目前惟一自行設計制造、具有完全 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運輸機型號。它在飛行速度、高度、航程、起飛重量方面,至 今仍保持國內飛機的領先記錄。運10的設計和研制,體現了獨立自主的技術路線,堅持 了實事求是、勇于創(chuàng)新、一切經過實踐檢驗的原則。它具備較充分的技術基礎,它在總 體技術、氣動性能和結構強度設計等方面,至今仍具有先進性,盡管和國際先進水平相 比還有一定差距。但不存在顛覆性的問題。通過研制實踐,鍛煉、培養(yǎng)了我國大型運輸 機骨干技術隊伍。運10的研制成功是我國民用航空工業(yè)一次意義重大的攀登,其在我國 航空工業(yè)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空工業(yè)經過大量引進合作、轉包生產,特別是中美合作組裝、 生產麥道飛機之后,在以上三個技術方面都有了實質性的進步。在此基礎上,有條件進 行大型飛機改進改型,提高一個檔次。 20世紀80年代,我國航空工業(yè)實行“軍轉民”大調整,但這并沒有帶來民機工業(yè)的崛起。 航空工業(yè)十幾年徘徊,我們對與國外合作獲得關鍵技術抱有不切實際的希望,而事實是 美、歐無意扶持我們這個潛在的競爭對手。我們先是自己研制的大型噴氣運輸機下馬, 后是和麥道合作總裝生產線關閉,再后是百座飛機合作項目被毀約。今天我國民機市場 ,已經基本被“波音”、“空客”占領,民機制造業(yè)的滯后,拖了整個航空工業(yè)的后腿。 改革開放20多年,我們的GDP實現了翻兩番的目標,今天的中國已經大大前進了,但 和發(fā)達國家比較,我們的科技力量還很落后,我們的整體創(chuàng)新能力還不強。在高科技、 需要多方協作的產業(yè)領域,我們還差得很遠。這就是“發(fā)達”、“不發(fā)達”之間的基本差距 。我們必須在這方面埋頭苦干,奮起直追。 海灣戰(zhàn)爭和科索沃戰(zhàn)爭,西方軍事強國以一邊倒的空中力量迅速取勝,而其中預警 、指揮、電子戰(zhàn)、加油等特種作戰(zhàn)、支援飛行架次甚至超過了一線作戰(zhàn)飛行架次。這促 使我們反省自己航空工業(yè)的能力。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說,航空工業(yè)是關系到國家安 全、國民經濟發(fā)展和綜合國力的戰(zhàn)略性產業(yè)。如果聽任我國航空工業(yè)與國際的差距不斷 拉大,這將影響綜合國力的提高,會給我國21世紀經濟建設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幾十 年的曲折歷程告訴我們,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 力量的基礎上,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航空工業(yè)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益、長周期的戰(zhàn)略性產業(yè),必須經過幾代人長期不 懈的努力,走軍民結合,以軍帶民,自主創(chuàng)新,跨越發(fā)展的道路。我們應該高瞻遠矚, 立即開始著手制定符合國情的、科學的、先進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相對穩(wěn)定的、權威的中長 期發(fā)展規(guī)劃。 從“運10”的夭折談起 在上海飛機制造廠的一個角落,孤零零地停著一架外形獨特的大型噴氣客機,它已經 14年沒有升空了。它就是時至今日僅存的一架由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大型噴氣客機——運 10飛機。當“波音”、“空中客車”在我們的領空滿天飛的今天,我們切不要忘記,在這架 飛機身上,記載了中國航空工業(yè)曾經一度輝煌的過去,也反襯出今日的消沉。20世紀80 年代初,為了運10的試飛成功,新聞媒體曾經作過許多報道,但到了現在,除了業(yè)內人 士,運10幾乎被完全遺忘了。誰能想象得到,我們自己的大型噴氣客機,是在“文化大革 命”中的1970年立項,僅比歐洲“空中客車”晚兩年上馬的呢?三十年來,空中客車已經成 為挑戰(zhàn)美國波音壟斷地位的巨人,而我們的運10卻半途而廢,我們的飛機制造業(yè)今天還 在靠“波音”、“空客”的發(fā)包工程吃飯。而另一方面,同樣在“沒有褲子穿”的年代,我們 自己研制的彈道導彈,今天已是國威軍威的象征。中國自己造的飛行器,在不遠的將來 將要把人送上太空,成為繼美、俄之后的第三個具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但民用機工 業(yè)的前進步伐為什么如此緩慢?中國的民用航空工業(yè)怎么走到了今天這么尷尬的地步? 從零起步到運10上天 新中國的航空制造業(yè),是從無到有發(fā)展起來的。當時的中央領導,對發(fā)展空軍、發(fā)展 航空工業(yè)高度重視。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戰(zhàn)爭創(chuàng)傷還沒有來得及醫(yī)治,中央就下決 心成立空軍。毛主席說過:沒有褲子穿也要辦空軍?!耙晃濉逼陂g上156項工程時,毛主席 說:我國是一個大國,世界上有的東西,我們不能樣樣都有,但是重要的東西,我們就 一定要有。這其中就包括飛機和汽車工業(yè)。一五時期“156項”中,航空工業(yè)就有13項之多 。1954年,中國第一批飛機及其發(fā)動機試制成功,兩年以后,1956年9月,中國首次試制 的殲5噴氣機獲得成功,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成批生產噴氣飛機的國家之一。 20世紀60年代是我國國民經濟多災多難的時代,但又是國防科研和國防工業(yè)取得劃時 代成就的年代。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1965年,我國決定洲際導彈上馬 。1970年,我國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成功。“兩彈一星”的偉大成就,振奮了民心,為中國人爭 得了榮譽,也從此為中國爭得了和自己相稱的國際地位。在這一成就的鼓舞下,當時我 國航空工業(yè)領域也實施了一系列計劃。運10飛機研制成功,就是我國航空工業(yè)在大型運 輸機發(fā)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 運10是我國唯一自主設計生產的大型運輸機 運輸類飛機是航空工業(yè)的重要部分,不論軍用民用,都有廣闊的用途。我國航空工業(yè) 50年來研制生產了若干型號的大中型運輸類飛機,但運10在我國航空工業(yè)中實現了兩個 重要突破:第一,運10是我國第一個獨立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運輸 機型號;第二,運10是至今為止,我國研制的速度最快、巡航高度最高、航程最遠、起 飛重量最大、客座數最多的運輸類飛機。也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架飛越世界屋脊、能 夠飛抵拉薩的運輸機。 運10早在1985年停飛,現已逐漸被國人淡忘,甚至業(yè)內對此也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認識 。但運10飛機在我國航空工業(yè)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否認的。運10的研制所體現的 獨立自主的技術路線、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為國爭光的奉獻精神,也就是“兩彈一星” 的精神,在新時期,在我國的航空工業(yè)界是應該大大發(fā)揚的。 航空航天都是綜合了空氣動力、結構、機械、電子、冶金等各前沿技術的高科技產業(yè) ,都需要大規(guī)模的科研生產組織。而飛機產品,由于它的長時間重復使用的性質,和對 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在設計水平、材料的可靠性和加工的精確度等方面,要求更加苛刻 。大型飛機并非小飛機的簡單放大,它的設計和制造,有著特殊的技術難題。20世紀70 年代初,世界上大型噴氣運輸機成功投入商業(yè)運營也只有十幾年。對我們這樣一個科技 和工業(yè)落后的國家來說,當時研制大型噴氣客機所承擔的風險之大、技術和工程上所面 臨的難題之多、系統(tǒng)工程組織之艱巨,恐怕是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的。而中國人僅僅用 了10年,就把自己的大型客機送上了祖國的藍天。 運10于1970年立項,中間歷經艱難險阻,于1978年完成飛機設計。1980年9月26日, 運10首飛上天。 運10的機身長42.93米,翼展42.24米,客艙按經濟艙布置是178座,混合級布置124座 。它與B- 707是同一量級,最大起飛重量110噸,最大商載25噸,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小時,升 限高度超過12000米。5噸商載航程8300公里,15噸商載航程6400公里,最大商載航程31 50公里。這在當時都創(chuàng)了國內新記錄,遺憾的是,許多記錄至今未能被挑戰(zhàn)。 開始試飛用的發(fā)動機仍是B-707(PW)的JT- 3D,708工程中,已初步將這種發(fā)動機仿制出來(即我國自行研制的渦扇8發(fā)動機,推力 8166公斤。20世紀80年代停止研制)。 運10的研制是中央的一項重大決策 運10飛機的研制,是在當時中央領導親自決策和直接關懷下立項的。 早在1968年底,我國轟6飛機試飛成功后,周恩來總理就提出:“能不能在轟6的基礎 上設計一種噴氣式飛機?”1969年,毛主席到上海視察工作,提出:上海工業(yè)基礎好,要 搞飛機。 1970年8月,經周恩來總理批準,國家計委、中央軍委國防工業(yè)領導小組以(70)軍 工字270號文,向上海下達了試制生產運輸機的任務。決定由上海研制大型噴氣客機,代 號708工程,即后來的運10飛機。[1] 708工程的組織實施,是對全行業(yè)技術力量的空前動員,是全行業(yè)級的系統(tǒng)工程。運 10飛機是在中央直接指揮協調下,中央各部委、軍隊及全國21個省、市262個單位大協作 的成果。今天許多業(yè)內專家和知名人士,當年都曾為運10的設計和研制作出過不同程度 的貢獻。 708工程以5703廠(原空軍修理廠,后為上海飛機制造廠)為試制和總裝基地。為貫 徹中央搞大飛機的決策,三機部抽調數百優(yōu)秀技術骨干,從祖國各地急赴上海參加大型 噴氣運輸機的研制,成立了飛機設計組。熊焰、馬鳳山為設計組負責人(二人都是從西 安172廠調來的,馬鳳山是總設計師)。1973年,在此基礎上組建了大型客機設計院,即 后來的上海飛機研究所(640所)。 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指示,708工程在上海市和三機部的具體組織領導下,由上 海飛機研究所和上海飛機制造廠為主進行?!霸诩夹g攻關的各方面,都有全國各單位的合 作。運10的參研隊伍在這些攻關中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理論分析、計算、試驗、協 作組織等工作,最后由上海飛機研究所實現在設計上的總成”。[2] 運10飛機的研制,從1970年起步到1985年2月停飛,歷時15年,研制費用總計5.377億 元人民幣(其中研制費3.34億元,基建費1.747億元,上海市提供流動資金0.29億元)。 其耗費是很低的。在當時,西方一架民用大型客機的研制費用至少為20億美元。 運10飛機一共試制了兩架,一架作靜力強度試驗,完全符合設計要求,一架從1980年 9月首次試飛成功后,進行過多次航線試飛。 當時的中央主要領導對運10的研制十分關心。1972年1月,軍委聽取航空工業(yè)小組匯 報的辦公會上,葉劍英同志指出,搞708 上大客機,“這是全國人民的事,是中國人民的光榮”?!斑@是第一架大飛機,要從全國的 設計人員中挑選出來比較好的,來審查設計。”“在軍事上也有很大用處,”“緩辦遠轟, 集中力量先搞708”。1973年,有人提出買英國的VC- 10飛機專利進行試制,周總理在1974年2月批示:“同意不買這種專利,我們進口飛機品 種已夠多了”,保證自行研制運10不受干擾。1974年3 月,李先念批示:“我們要有雄心壯志,一定要把自己的大型運輸機搞出來,建國已有2 0多年了,出不了大型運輸機總是不好吧!” 運10研制徹底擺脫了被動跟隨外國的路線,實現了多項總體上的技術跨越 運10飛機的設計研制,從提出設計大綱到試飛上天的全過程,堅持了以我為主,在運 輸類飛機領域第一次擺脫了對國外機型亦步亦趨的跟隨路線。 剛開始提出的設計要求,是在轟6飛機的基礎上改成專供公務用的中型旅客機,并要 求在1972年完成設計,這顯然是違背設計規(guī)律的。設計組參照當時美蘇歐洲各先進國家 發(fā)展大型飛機的經驗教訓,在認真研究對比方案的技術特點,并對不同機型的機翼翼型 、機翼三維布局進行多項風洞試驗之后,于1971年提出中等后掠下單翼、翼吊四臺渦扇 發(fā)動機方案設想,即目前運10飛機的總體氣動布局。 1972年1月15日,葉劍英副主席主持軍委辦公會議,專題聽取運10設計方案的匯報, 并且原則上同意了設計組提出的方案。1972年8月,三機部和上海市聯合召開大型客機總 體方案會審會議,審查通過了運10飛機的總體設計方案。 1973年6月,由國務院、中央軍委以國發(fā)1973年77號文件形式,對大型客機的研制, 作了具體批復。 1973年初,開始運10飛機的全面設計試驗。 1975年6月,完成全部14萬幅標準頁的設計圖紙。 1976年9月,完成了靜力試驗機(第一架樣機)的制造。 1978年,在上海完成了靜力試驗機試總裝、分解,超級超限運輸到陜西耀縣飛機強度 研究所。1978年11月底,經過將近一年的準備,完成了全機的靜力破壞試驗。 1979-1980年進行部件裝配,對接和總裝。 1980年6月,完成了飛行試驗機的制造。 1980年8月,完成了操縱、液壓、燃油、電網絡四大系統(tǒng)地面模擬試驗(從規(guī)模和涉 及的廣度而言,四大模擬試驗創(chuàng)造了國內至今未破的記錄)。至此,完成了運10首架升 空一切必要的準備。 1980年9月26日,首次試飛成功。 首飛成功后,又進行了各種科研試飛。曾先后轉場北京(僅經過試飛25小時)、合肥 、哈爾濱、烏魯木齊、廣州、昆明、成都,并先后7次飛抵起降難度最大的西藏...
二、航空工業(yè)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管理工具分類
ISO認證課程講義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規(guī)條例營銷資料方案報告說明標準管理戰(zhàn)略商業(yè)計劃書市場分析戰(zhàn)略經營策劃方案培訓講義企業(yè)上市采購物流電子商務質量管理企業(yè)名錄生產管理金融知識電子書客戶管理企業(yè)文化報告論文項目管理財務資料固定資產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資料面試招聘人才測評崗位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KPI績效指標勞資關系薪酬激勵人力資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資表格薪資制度招聘面試表格崗位分析員工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入職指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培訓績效管理方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績效考核表格人力資源規(guī)劃安全管理制度經營管理制度組織機構管理辦公總務管理財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代理連鎖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廣告策劃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進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咨詢診斷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員工培訓制度辦公室制度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培訓績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薦
- 1暗促-酒店玫瑰靜悄悄地開 400
- 2終端陳列十五大原則 404
- 3專業(yè)廣告運作模式 361
- 4****主營業(yè)務發(fā)展戰(zhàn)略設計 394
- 5中小企業(yè)物流發(fā)展的對策 410
- 6主顧開拓 514
- 7主動推進的客戶服務 359
- 8專業(yè)媒體策劃與購買 389
- 9中遠電視廣告CF 443
下載排行
- 1社會保障基礎知識(ppt) 16695
- 2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專員崗位職責 16695
- 4品管部崗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6695
- 5員工守則 16695
- 6軟件驗收報告 16695
- 7問卷調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資發(fā)放明細表 16695
- 9文件簽收單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