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司治理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什么是公司治理
在中國,隨著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推開和公司制改造的深化,公司治理這個過去幾乎聞所未聞的概念,現(xiàn)在似
乎已廣為人知。但是,究竟什么是公司治理的確切涵義?它在本質上是個什么東西?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它
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對于這些問題,人們卻很少談及,因為體驗時間畢竟太短。本文的目的,是想把國內外文
獻中有關什么是公司治理的論點作一綜述,同時提出自己的評論性意見,以使感興趣的人們能從中得到一些啟
發(fā)。
一、公司治理的各種定義
公司治理有著許多從不同角度給出的定義,歸納起來,可以分成這樣幾類:
1.根據公司治理具體形式的定義。
在《新帕爾格雷夫貨幣與金融大詞典》的“公司治理”條目中,接管市場被看作是過去25年里英美公司治
理的有效的、簡單的和一般的方法。它的本質使經營者忠于職責。因為沒有接管市場的壓力,經營者就會玩忽
職守,侵蝕股東權益。而且,在其他對公司治理可能產生的影響不起作用的環(huán)境下,比如說,在董事會、經理
市場、產品市場、資本市場、貸款人約束不起作用的情況下,接管卻仍能發(fā)揮作用。但是,由于決策失誤和成
本高昂,近年來它的影響已經下降,人們重新對董事會發(fā)生興趣。把它作為監(jiān)督經營者,協(xié)調股東與經營者關
系的精致工具。另一方面,機構投資者被視為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盡管它們本身存在自己的代理問題。
這個詞條沒有直接給出公司治理的定義,但對它的主要形式作了描述。
這類定義還有下得更窄的,比如,不少的人認為,公司治理就是股東大會、董事會和以經理組成的一個結
構?;蛘撸J為公司治理就等同于董事會,董事會就是專司公司治理的組織形式。
2.根據公司治理制度功能的定義。
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柯林•梅耶在他的《市場經濟和過渡經濟的企業(yè)治理機制》一文中,把公司治
理定義為“公司賴以代表和服務于它的投資者利益的一種組織按排。它包括從公司董事會到執(zhí)行人員激勵計劃
的一切東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隨市場經濟中現(xiàn)代股份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相分離而產生。”
斯坦福大學經濟系教授錢穎一在他的《中國的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和融資改革》一文(文載《轉軌經濟中的
公司治理結構》,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4)中也說,“在經濟學家看來,公司治理結構是一套制度安排,用
以支配若干在企業(yè)中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團體—投資者(股東和貸款人)、經理人員、職工—之間的關系,并從
這種聯(lián)盟中實現(xiàn)經濟利益。公司治理結構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權;(2)如何監(jiān)督和評價董事會、
經理人員和職工;(3)如何設計和實施激勵機制。”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他的《現(xiàn)代公司與企業(yè)改革》一書中則更具體地指出,“所謂公司治理結構,是指
由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執(zhí)行人員即高級經理人員三者組成的一種組織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上述三者之間形
成一定的制衡關系。通過這一結構,所有者將自己的資產交由公司董事會托管;公司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
機構,擁有對高級經理人員的聘用、獎懲以及解雇權;高級經理人員受雇于董事會,組成在董事會領導下的執(zhí)
行機構,在董事會的授權范圍內經營企業(yè)。”
一些公司人員的看法更簡單明了。Jon Aisbitt是Goldman Sachs公司的執(zhí)行董事,他在倫敦的一次研討會
上認為,公司治理就包括兩個因素:一是長期性關系。它必須解決經理激勵和經理與投資者之間的制衡和溝通
等問題。另一個是交易性關系,包括與信息提示和權威有關的問題。
3.根據公司治理理論基礎的定義。
公司治理的主要理論依據主要有這樣幾個。第一是所謂的管家理論,它植根于公司法之中,是古典管理理
論的附庸。它是規(guī)范性的,建立在信托責任基礎之上:公司(即股東大會)將責任和權力委托給董事,同時要
求董事忠誠,并能及時對自己的行為提出合理的解釋。這個理論的前提,是相信人人都是公正和誠實的,都是
愿意為他人謀利益的。依照這個理論,公司治理被看作信托責任關系。
第二個是委托代理理論。它把企業(yè)看作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合同網絡,股東是委托人,董事是代理人
。代理人的行為是理性(或有限理性)的,自我利益導向的,因此,需要用制衡機制來對抗?jié)撛诘臋嗔E用,
用激勵機制來使董事和經理為股東出力和謀利。依照這個理論,公司治理被看作委托代理關系。
第三個是產權理論。它認為所有權規(guī)定了公司的邊界,是控制公司的權利的基礎,這些權利包括提名和選
舉為股東利益管理企業(yè)的董事的權利;要求董事就企業(yè)資源的配置作出決策并給予解釋的權利;任命獨立審計
師檢驗公司帳務的準確性及對董事的報告和帳目提出質疑的權利,等等。而對于公司資產運作和日常經營的控
制權,則分別授予董事會和經理層掌握。依照這個理論,公司治理被看作是產權或控制關系。
4.根據公司治理基本問題的定義。
Phlip L.Cochran和Steven L.Wartick對公司治理很有研究,他們在1988年發(fā)表的《公司治理——文獻回顧
》一文中指出,“公司治理包括在高級管理階層、股東、董事會和公司其他的有關利益人(stakeho-lder)的
相互作用中產生的具體問題。構成了公司治理問題核心的是(1)誰從公司決策/高級管理階層的行動中受益,
(2 )誰應該從公司決策/高級管理階層的行動中受益?當在‘是什么’和‘應該是什么’之間存在不一致時,
一個公司治理問題就會出現(xiàn)。”
為了進一步解釋公司治理領域中包含的問題,他們引述Buchholz(1986)的論述,將公司治理分為四個要
素,每個要素中的問題都是由與高級管理階層和其他主要的有關利益人集團相互作用有關的“是什么”和“應
該是什么”之間的不一致性引起的。
具體來說,就是管理階層有優(yōu)先(preempted)控制權, 董事過份屈從于管理階層,工人在企業(yè)管理上沒
有發(fā)言權,和政府注冊規(guī)定過于寬容(資料來源:Rogene A.Bucholz(1986),《企業(yè)環(huán)境和公共政策》,第
268頁)。 每個要素關注的對象是這些有關利益人集團中的一個,如上,則分別是股東、董事會、工人和政府
。對于這些問題,辦法可以分別是加強股東的參與,重構董事會,擴大工人民主和嚴格政府管理。他們認為,
“理解公司治理中包含的問題,是回答公司治理是什么這一問題的一種方式。”
5.根據公司治理潛在沖突的定義。
他們還認為,回答這一問題的另一有效的方法是考察構成公司治理問題基礎的潛在沖突。這些潛在沖突可
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1)治理和管理,(2)所有和控制的分離。
治理和管理的區(qū)別依賴于傳統(tǒng)的法律模型:董事會是股東的代理人,股東因供給資本而擁有公司,他們最
基本的權利是選舉董事會作為他們在公司決策中的代理人。據此,治理被看作與機構的內在性質、目的,和整
體形象有關,與該實體的重要性、持久性和受托責任等內容有關,與機構的戰(zhàn)略方向、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
外部性和組成要素的監(jiān)督有關。而管理則更多地與活動有關,在它的傳統(tǒng)意義上,管理是進行或監(jiān)督采取明智
的手段完成某些目標的行為。管理階層主要關心在一具體的時間和既定的組織內具體目標的實現(xiàn)。也就是說,
1 )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管理的中心是內部的;2)治理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 管理是一個封閉系統(tǒng);3)治理是
戰(zhàn)略導向的,管理是任務導向的。一言以蔽之,治理關心的是“公司向何處去”,而管理關心的是“使公司怎
樣到達那兒”。
對許多人來說,管理和治理的這種活動導向的區(qū)別過于廣泛和抽象,并會由于有人既參與管理又參與治理
而含混不清。因此,又有人以公司治理來指董事會借以監(jiān)督執(zhí)行人員行為的過程、結構和關系;而以公司管理
來指執(zhí)行人員為實現(xiàn)公司目標執(zhí)行人員的所作所為。按照這一結構導向導向的觀點,則治理是董事會的工作,
而管理是執(zhí)行人員的工作。
所有與管理從而與控制的分離,是治理問題的產生的根源。控制問題是管理階層和股東之間的斗爭焦點,
董事會成為這場斗爭的場所。一方面,有人認為管理階層在根據自身利益作決策,他們所需要的只是安撫股東
。董事會作為緩沖層,既為管理階層利益服務,又抗衡股東的需求。由于股東的私有產權只附于他們股票之上
,而且所有權又非常分散,所以管理層對公司資產的使用幾乎不受股東影響。另一方面,有人認為股東通過他
們在金融市場上的行為,控制著公司資產的使用。股票的買賣是股東控制權的反映,它的作用不應該被低估。
作出了違背股東利益決策的管理層將在這一市場受到懲罰。
二、公司治理的多重涵義
對于公司治理這樣一個復雜的概念,是不可能也不應該用一句二句話就給出完整定義的。而且,隨著人們
對它的認識的深入,對它作出的解釋也將更加豐富。在辯證的即綜合各個側面抽象研究的意義上,這個概念應
該是一個知識體系。知識的最小表述單位是判斷,所以,它可以用一系列互為補充的判斷來加以說明。
1.公司治理的本質是一種合同關系。
從合同論,交易成本論或產權論的觀點看,公司是一組合同的聯(lián)結體。這些合同治理著公司發(fā)生的交易,
使得交易成本低于由市場組織這些交易時發(fā)生的交易成本。由于經濟行為人的行為具有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的
特征,所以這些合同不可能是完全合同,即能夠事前預期各種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并對各種情況下締約方的行為
利益、違約處罰都作出明確規(guī)定的合同。為了節(jié)約合同成本(預期、起草、監(jiān)督、執(zhí)行),不完全合同常常采
取關系合同的形式,就是說,合同各方不求對行為的詳細內容達成協(xié)議,而是對目標、總的原則、遇到情況時
的決策規(guī)則,誰享有決策權以及解決可能出現(xiàn)的爭議的機制等達成協(xié)議。公司章程,甚至公司法,實際上就是
這種關系合同。它們只給出關系框架,確定用于決策和利益分享、成本分攤的機制,而不對具體行為作預先規(guī)
定。例如,它們對股東的權限,董事產生的程序,職權范圍、責任,以及與經營者的關系作出概括性的規(guī)定,
但卻不去預期可能發(fā)生哪些情況,也不去具體描述在這些情況出現(xiàn)后各方應該如何行為。公司的勞動合同,也
是關系合同,它在法律和習慣許可的條件下一次性地將用工權賦予用工方,從而節(jié)約了不斷談判不斷締約的成
本。公司的治理按排,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為依據,在本質上就是這種關系合同,它以簡約的方式,規(guī)范公司
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治理他們之間的交易,來實現(xiàn)公司節(jié)約交易成本的比較優(yōu)勢。
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權、責、利。
關系合同要能有效,關鍵是要明確在出現(xiàn)合同未預期的情況時誰有權作決策,按照產權經濟學的觀點,這
種權力叫做剩余控制權。一般來說,誰擁有資產,或者說,誰有資產所有權,誰就有剩余控制權,即對法律或
合同未作規(guī)定的資產使用方式作出決策的權力。公司治理的首要功能,就是配置這種控制權。這里有兩層意思
。一層是,公司治理是在即定所有權前提下按排的。所有權形式不同,比如債權與股權、股權的集中與分散等
,公司治理的形式也會不同。另一層是,所有權是可以而且常常應該分割和讓渡的,所有權中的各種權力就是
通過治理結構進行配置的。在后面這個意義上,控制權配置和治理結構的制度安排就成了一回事。公司內部的
傳統(tǒng)治理機制,就是在股東、董事和經理之間配置剩余控制權。比如說,股東擁有最終控制權,董事?lián)碛惺谟?
剩余控制權,而經理則擁有實際剩余控制權,就是眾多配置中的一種方式。
擁有了權力,也就承擔了資產使用的責任。為了使決策者有盡責盡力的激勵,所有權的另一內容就是給予
所有者剩余索取權。由于控制權在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之間分配,所以索取權往往也會有相應(不必對應)的分
配。比如,出于激勵計劃,利潤會由各種相關者分享。此外,各種行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比如,債權人的和
股東的利益,股東的和經理的利益,這些利益相互之間,與整體利益之間常常會有矛盾和沖突。因此,公司治
理的一項重要作用,就是安排和協(xié)調好這些利益關系,并讓它們與控制權安排匹配起來。
3.公司治理的起因在產權分離。
最典型的是股份分散的上市公司。在這里,所有權與管理權從而控制權相分離,分離的標志,按米恩斯和
伯克利在《現(xiàn)代公司和私有產權》一書中的說法,在于沒有一個股東占有20%以上的投票權。在這種情況下,
股東都想免費搭車,誰也不愿關心公司的運作。公司董事的選擇,實際上落到了經理手中。因此,不是股東控
制董事從而經理,而是反過來,經理控制董事架空股東。對于最后這個結論,從它提出至今,一直都在爭論,
爭論的焦點,是股東還在不在和應該不應該在控制的源頭上。盡管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這本身就是一
個需要公司治理理論加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即使將它先放置一邊,也就是說,不管股東是否想行使權力,我
們仍能看到,為了籌措資金,分散風險,和發(fā)揮專業(yè)人員作用,經營者總是需要外部投資者的;反過來,投資
者也總是需要內部經營者的。為使這樣的關系得以建立,他們就必須在相互間形成產權權利的某種分離、分布
和配置??墒?,由于他們各自的利益、掌握的信息都不同,所以就有代理人利用已有的地位和權力追求自己而
不是委托人(甚至損害委托人)最大利益的代理問題發(fā)生。公司治理機制就是為解決這種問題而設計的。股東
態(tài)度和參與程度不同,只對公司治理的形式而不是對它的必要性發(fā)生影響。
4.公司治理的形式有多種多樣。
公司治理有多種形式。并且,按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比如,對應于外源融資的兩種不同
方式,就有兩種不同的公司治理形式。保持距離型融資通過提供的抵押品確保投資者在企業(yè)經營不良時可以獲
取公司資產和現(xiàn)金流的所有權來吸引外部資金,因此投資者往往采取目標性治理方式,只要能得到約定的或能
夠滿意的報酬,就不直接干預經營戰(zhàn)略決策。當然,他們并不是完全不管,而是主要依靠接管和破產機制來管
??刂茖蛐腿谫Y通過使投資者保持其所要的控制權來吸引投資,因此投資者往往采取干預性治理方式,自己
監(jiān)督和控制公司重大決策。顯然,在這兩種方式中,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程度是
什么是公司治理
在中國,隨著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推開和公司制改造的深化,公司治理這個過去幾乎聞所未聞的概念,現(xiàn)在似
乎已廣為人知。但是,究竟什么是公司治理的確切涵義?它在本質上是個什么東西?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它
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對于這些問題,人們卻很少談及,因為體驗時間畢竟太短。本文的目的,是想把國內外文
獻中有關什么是公司治理的論點作一綜述,同時提出自己的評論性意見,以使感興趣的人們能從中得到一些啟
發(fā)。
一、公司治理的各種定義
公司治理有著許多從不同角度給出的定義,歸納起來,可以分成這樣幾類:
1.根據公司治理具體形式的定義。
在《新帕爾格雷夫貨幣與金融大詞典》的“公司治理”條目中,接管市場被看作是過去25年里英美公司治
理的有效的、簡單的和一般的方法。它的本質使經營者忠于職責。因為沒有接管市場的壓力,經營者就會玩忽
職守,侵蝕股東權益。而且,在其他對公司治理可能產生的影響不起作用的環(huán)境下,比如說,在董事會、經理
市場、產品市場、資本市場、貸款人約束不起作用的情況下,接管卻仍能發(fā)揮作用。但是,由于決策失誤和成
本高昂,近年來它的影響已經下降,人們重新對董事會發(fā)生興趣。把它作為監(jiān)督經營者,協(xié)調股東與經營者關
系的精致工具。另一方面,機構投資者被視為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盡管它們本身存在自己的代理問題。
這個詞條沒有直接給出公司治理的定義,但對它的主要形式作了描述。
這類定義還有下得更窄的,比如,不少的人認為,公司治理就是股東大會、董事會和以經理組成的一個結
構?;蛘撸J為公司治理就等同于董事會,董事會就是專司公司治理的組織形式。
2.根據公司治理制度功能的定義。
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柯林•梅耶在他的《市場經濟和過渡經濟的企業(yè)治理機制》一文中,把公司治
理定義為“公司賴以代表和服務于它的投資者利益的一種組織按排。它包括從公司董事會到執(zhí)行人員激勵計劃
的一切東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隨市場經濟中現(xiàn)代股份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相分離而產生。”
斯坦福大學經濟系教授錢穎一在他的《中國的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和融資改革》一文(文載《轉軌經濟中的
公司治理結構》,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4)中也說,“在經濟學家看來,公司治理結構是一套制度安排,用
以支配若干在企業(yè)中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團體—投資者(股東和貸款人)、經理人員、職工—之間的關系,并從
這種聯(lián)盟中實現(xiàn)經濟利益。公司治理結構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權;(2)如何監(jiān)督和評價董事會、
經理人員和職工;(3)如何設計和實施激勵機制。”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他的《現(xiàn)代公司與企業(yè)改革》一書中則更具體地指出,“所謂公司治理結構,是指
由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執(zhí)行人員即高級經理人員三者組成的一種組織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上述三者之間形
成一定的制衡關系。通過這一結構,所有者將自己的資產交由公司董事會托管;公司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
機構,擁有對高級經理人員的聘用、獎懲以及解雇權;高級經理人員受雇于董事會,組成在董事會領導下的執(zhí)
行機構,在董事會的授權范圍內經營企業(yè)。”
一些公司人員的看法更簡單明了。Jon Aisbitt是Goldman Sachs公司的執(zhí)行董事,他在倫敦的一次研討會
上認為,公司治理就包括兩個因素:一是長期性關系。它必須解決經理激勵和經理與投資者之間的制衡和溝通
等問題。另一個是交易性關系,包括與信息提示和權威有關的問題。
3.根據公司治理理論基礎的定義。
公司治理的主要理論依據主要有這樣幾個。第一是所謂的管家理論,它植根于公司法之中,是古典管理理
論的附庸。它是規(guī)范性的,建立在信托責任基礎之上:公司(即股東大會)將責任和權力委托給董事,同時要
求董事忠誠,并能及時對自己的行為提出合理的解釋。這個理論的前提,是相信人人都是公正和誠實的,都是
愿意為他人謀利益的。依照這個理論,公司治理被看作信托責任關系。
第二個是委托代理理論。它把企業(yè)看作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合同網絡,股東是委托人,董事是代理人
。代理人的行為是理性(或有限理性)的,自我利益導向的,因此,需要用制衡機制來對抗?jié)撛诘臋嗔E用,
用激勵機制來使董事和經理為股東出力和謀利。依照這個理論,公司治理被看作委托代理關系。
第三個是產權理論。它認為所有權規(guī)定了公司的邊界,是控制公司的權利的基礎,這些權利包括提名和選
舉為股東利益管理企業(yè)的董事的權利;要求董事就企業(yè)資源的配置作出決策并給予解釋的權利;任命獨立審計
師檢驗公司帳務的準確性及對董事的報告和帳目提出質疑的權利,等等。而對于公司資產運作和日常經營的控
制權,則分別授予董事會和經理層掌握。依照這個理論,公司治理被看作是產權或控制關系。
4.根據公司治理基本問題的定義。
Phlip L.Cochran和Steven L.Wartick對公司治理很有研究,他們在1988年發(fā)表的《公司治理——文獻回顧
》一文中指出,“公司治理包括在高級管理階層、股東、董事會和公司其他的有關利益人(stakeho-lder)的
相互作用中產生的具體問題。構成了公司治理問題核心的是(1)誰從公司決策/高級管理階層的行動中受益,
(2 )誰應該從公司決策/高級管理階層的行動中受益?當在‘是什么’和‘應該是什么’之間存在不一致時,
一個公司治理問題就會出現(xiàn)。”
為了進一步解釋公司治理領域中包含的問題,他們引述Buchholz(1986)的論述,將公司治理分為四個要
素,每個要素中的問題都是由與高級管理階層和其他主要的有關利益人集團相互作用有關的“是什么”和“應
該是什么”之間的不一致性引起的。
具體來說,就是管理階層有優(yōu)先(preempted)控制權, 董事過份屈從于管理階層,工人在企業(yè)管理上沒
有發(fā)言權,和政府注冊規(guī)定過于寬容(資料來源:Rogene A.Bucholz(1986),《企業(yè)環(huán)境和公共政策》,第
268頁)。 每個要素關注的對象是這些有關利益人集團中的一個,如上,則分別是股東、董事會、工人和政府
。對于這些問題,辦法可以分別是加強股東的參與,重構董事會,擴大工人民主和嚴格政府管理。他們認為,
“理解公司治理中包含的問題,是回答公司治理是什么這一問題的一種方式。”
5.根據公司治理潛在沖突的定義。
他們還認為,回答這一問題的另一有效的方法是考察構成公司治理問題基礎的潛在沖突。這些潛在沖突可
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1)治理和管理,(2)所有和控制的分離。
治理和管理的區(qū)別依賴于傳統(tǒng)的法律模型:董事會是股東的代理人,股東因供給資本而擁有公司,他們最
基本的權利是選舉董事會作為他們在公司決策中的代理人。據此,治理被看作與機構的內在性質、目的,和整
體形象有關,與該實體的重要性、持久性和受托責任等內容有關,與機構的戰(zhàn)略方向、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
外部性和組成要素的監(jiān)督有關。而管理則更多地與活動有關,在它的傳統(tǒng)意義上,管理是進行或監(jiān)督采取明智
的手段完成某些目標的行為。管理階層主要關心在一具體的時間和既定的組織內具體目標的實現(xiàn)。也就是說,
1 )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管理的中心是內部的;2)治理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 管理是一個封閉系統(tǒng);3)治理是
戰(zhàn)略導向的,管理是任務導向的。一言以蔽之,治理關心的是“公司向何處去”,而管理關心的是“使公司怎
樣到達那兒”。
對許多人來說,管理和治理的這種活動導向的區(qū)別過于廣泛和抽象,并會由于有人既參與管理又參與治理
而含混不清。因此,又有人以公司治理來指董事會借以監(jiān)督執(zhí)行人員行為的過程、結構和關系;而以公司管理
來指執(zhí)行人員為實現(xiàn)公司目標執(zhí)行人員的所作所為。按照這一結構導向導向的觀點,則治理是董事會的工作,
而管理是執(zhí)行人員的工作。
所有與管理從而與控制的分離,是治理問題的產生的根源。控制問題是管理階層和股東之間的斗爭焦點,
董事會成為這場斗爭的場所。一方面,有人認為管理階層在根據自身利益作決策,他們所需要的只是安撫股東
。董事會作為緩沖層,既為管理階層利益服務,又抗衡股東的需求。由于股東的私有產權只附于他們股票之上
,而且所有權又非常分散,所以管理層對公司資產的使用幾乎不受股東影響。另一方面,有人認為股東通過他
們在金融市場上的行為,控制著公司資產的使用。股票的買賣是股東控制權的反映,它的作用不應該被低估。
作出了違背股東利益決策的管理層將在這一市場受到懲罰。
二、公司治理的多重涵義
對于公司治理這樣一個復雜的概念,是不可能也不應該用一句二句話就給出完整定義的。而且,隨著人們
對它的認識的深入,對它作出的解釋也將更加豐富。在辯證的即綜合各個側面抽象研究的意義上,這個概念應
該是一個知識體系。知識的最小表述單位是判斷,所以,它可以用一系列互為補充的判斷來加以說明。
1.公司治理的本質是一種合同關系。
從合同論,交易成本論或產權論的觀點看,公司是一組合同的聯(lián)結體。這些合同治理著公司發(fā)生的交易,
使得交易成本低于由市場組織這些交易時發(fā)生的交易成本。由于經濟行為人的行為具有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的
特征,所以這些合同不可能是完全合同,即能夠事前預期各種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并對各種情況下締約方的行為
利益、違約處罰都作出明確規(guī)定的合同。為了節(jié)約合同成本(預期、起草、監(jiān)督、執(zhí)行),不完全合同常常采
取關系合同的形式,就是說,合同各方不求對行為的詳細內容達成協(xié)議,而是對目標、總的原則、遇到情況時
的決策規(guī)則,誰享有決策權以及解決可能出現(xiàn)的爭議的機制等達成協(xié)議。公司章程,甚至公司法,實際上就是
這種關系合同。它們只給出關系框架,確定用于決策和利益分享、成本分攤的機制,而不對具體行為作預先規(guī)
定。例如,它們對股東的權限,董事產生的程序,職權范圍、責任,以及與經營者的關系作出概括性的規(guī)定,
但卻不去預期可能發(fā)生哪些情況,也不去具體描述在這些情況出現(xiàn)后各方應該如何行為。公司的勞動合同,也
是關系合同,它在法律和習慣許可的條件下一次性地將用工權賦予用工方,從而節(jié)約了不斷談判不斷締約的成
本。公司的治理按排,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為依據,在本質上就是這種關系合同,它以簡約的方式,規(guī)范公司
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治理他們之間的交易,來實現(xiàn)公司節(jié)約交易成本的比較優(yōu)勢。
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權、責、利。
關系合同要能有效,關鍵是要明確在出現(xiàn)合同未預期的情況時誰有權作決策,按照產權經濟學的觀點,這
種權力叫做剩余控制權。一般來說,誰擁有資產,或者說,誰有資產所有權,誰就有剩余控制權,即對法律或
合同未作規(guī)定的資產使用方式作出決策的權力。公司治理的首要功能,就是配置這種控制權。這里有兩層意思
。一層是,公司治理是在即定所有權前提下按排的。所有權形式不同,比如債權與股權、股權的集中與分散等
,公司治理的形式也會不同。另一層是,所有權是可以而且常常應該分割和讓渡的,所有權中的各種權力就是
通過治理結構進行配置的。在后面這個意義上,控制權配置和治理結構的制度安排就成了一回事。公司內部的
傳統(tǒng)治理機制,就是在股東、董事和經理之間配置剩余控制權。比如說,股東擁有最終控制權,董事?lián)碛惺谟?
剩余控制權,而經理則擁有實際剩余控制權,就是眾多配置中的一種方式。
擁有了權力,也就承擔了資產使用的責任。為了使決策者有盡責盡力的激勵,所有權的另一內容就是給予
所有者剩余索取權。由于控制權在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之間分配,所以索取權往往也會有相應(不必對應)的分
配。比如,出于激勵計劃,利潤會由各種相關者分享。此外,各種行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比如,債權人的和
股東的利益,股東的和經理的利益,這些利益相互之間,與整體利益之間常常會有矛盾和沖突。因此,公司治
理的一項重要作用,就是安排和協(xié)調好這些利益關系,并讓它們與控制權安排匹配起來。
3.公司治理的起因在產權分離。
最典型的是股份分散的上市公司。在這里,所有權與管理權從而控制權相分離,分離的標志,按米恩斯和
伯克利在《現(xiàn)代公司和私有產權》一書中的說法,在于沒有一個股東占有20%以上的投票權。在這種情況下,
股東都想免費搭車,誰也不愿關心公司的運作。公司董事的選擇,實際上落到了經理手中。因此,不是股東控
制董事從而經理,而是反過來,經理控制董事架空股東。對于最后這個結論,從它提出至今,一直都在爭論,
爭論的焦點,是股東還在不在和應該不應該在控制的源頭上。盡管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這本身就是一
個需要公司治理理論加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即使將它先放置一邊,也就是說,不管股東是否想行使權力,我
們仍能看到,為了籌措資金,分散風險,和發(fā)揮專業(yè)人員作用,經營者總是需要外部投資者的;反過來,投資
者也總是需要內部經營者的。為使這樣的關系得以建立,他們就必須在相互間形成產權權利的某種分離、分布
和配置??墒?,由于他們各自的利益、掌握的信息都不同,所以就有代理人利用已有的地位和權力追求自己而
不是委托人(甚至損害委托人)最大利益的代理問題發(fā)生。公司治理機制就是為解決這種問題而設計的。股東
態(tài)度和參與程度不同,只對公司治理的形式而不是對它的必要性發(fā)生影響。
4.公司治理的形式有多種多樣。
公司治理有多種形式。并且,按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比如,對應于外源融資的兩種不同
方式,就有兩種不同的公司治理形式。保持距離型融資通過提供的抵押品確保投資者在企業(yè)經營不良時可以獲
取公司資產和現(xiàn)金流的所有權來吸引外部資金,因此投資者往往采取目標性治理方式,只要能得到約定的或能
夠滿意的報酬,就不直接干預經營戰(zhàn)略決策。當然,他們并不是完全不管,而是主要依靠接管和破產機制來管
??刂茖蛐腿谫Y通過使投資者保持其所要的控制權來吸引投資,因此投資者往往采取干預性治理方式,自己
監(jiān)督和控制公司重大決策。顯然,在這兩種方式中,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程度是
什么是公司治理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管理工具分類
ISO認證課程講義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規(guī)條例營銷資料方案報告說明標準管理戰(zhàn)略商業(yè)計劃書市場分析戰(zhàn)略經營策劃方案培訓講義企業(yè)上市采購物流電子商務質量管理企業(yè)名錄生產管理金融知識電子書客戶管理企業(yè)文化報告論文項目管理財務資料固定資產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資料面試招聘人才測評崗位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KPI績效指標勞資關系薪酬激勵人力資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資表格薪資制度招聘面試表格崗位分析員工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入職指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培訓績效管理方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績效考核表格人力資源規(guī)劃安全管理制度經營管理制度組織機構管理辦公總務管理財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代理連鎖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廣告策劃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進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咨詢診斷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員工培訓制度辦公室制度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培訓績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薦
下載排行
- 1社會保障基礎知識(ppt) 16695
- 2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專員崗位職責 16695
- 4品管部崗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6695
- 5員工守則 16695
- 6軟件驗收報告 16695
- 7問卷調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資發(fā)放明細表 16695
- 9文件簽收單 16695
- 10跟我學禮儀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