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謀略家》司馬風

  文件類別: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0K

  下載次數:78

  所需積分:4點

  解壓密碼:qg68.cn

  下載地址:[下載地址]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運營總監(jiān)高級研修班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大謀略家》司馬風
《大謀略家》司馬風 《六韜》、《三略》可稱是最高級的古代謀略書,也是一本談論中國人處人處事秘訣的智慧 之書。戰(zhàn)爭是一門學問,處人處事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兩者有許多相通之處。因此, 在這部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和認識到中國古人深邃的智慧,學到許多中國古人處人處世 的秘訣,進而指導我們現(xiàn)代人的生活實踐。   為了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為今用。編者將我國古代的這兩部最富代表懷的謀略書 用白話的形式加以編寫,取名為《足智多謀的策士智慧》,希望能為古代深奧智慧的通俗 化做一點工作。   第一章 文韜——擇人用人的藝術   大人物釣天下,小人物只釣魚   ——君子樂得其志,小人樂得其事   身為社會楷模的大人物,亦即古人所謂的君子,是以建立萬民同樂的理想社會為己 任的,而凡事斤斤計較、整日忙忙碌碌的小人物,則以獲得眼前利益為樂趣。   這種情形和儒家經典之一、敘述有關“禮”的基本理論與具體內容的《禮記》所記載的 “君子得道為樂,小人得欲為樂”有相同的含義。據說這句話為姜太公所說,其實這句話 是不是他說的并不重要。姜太公是被孔子尊為圣王的周文王的老師,有關他的故事廣為 流傳。   現(xiàn)今橫貫陜西中部、由西向東流的渭水的北岸,有位一面欣賞著鳥鳴,一面悠然垂 釣的老人,仔細一看,他的雙眼竟是閉著的。   有這么一天,從遠處傳來一陣馬車的聲音,馬車越來越近,但是垂釣的老人卻沒有 回頭看。   “老先生釣到魚了嗎?”坐在車上的文王問。   狀似假寐的老人,其實并沒有睡覺,他臉孔朝向河面,用似乎不太高興的口吻回答 說:“什么?有沒有釣到?你問的未免太無聊了,我是在想國家大事呀!釣一條小魚就得意 忘形,那只是小人的行徑,而我所要釣的魚和他們大不相同?!?  由於回答得太出人意料,文王甚為吃驚,便從馬車上下來。   “呵!先生正是我夢寐以求的老師?!彪S即便在他的背後深深地鞠躬。   其實我們也常常去釣魚,有時只釣到一條小魚就會得意忘形,好像已經稱霸天下一 樣,總是擺脫不了小人的情趣。如果我們能夠像姜太公那樣沉著冷靜,處之泰然,就是 釣不了天下,也能多釣幾條很大很大的魚。   釣魚和用人的道理相同   ——釣魚有三權   “釣魚有三權”這句話是以釣魚為比喻來描述人的本性。釣竿要掛上魚餌才能釣到魚 ,越是魚喜好的餌,越容易釣到魚。至於魚喜歡那種餌料,則須依種類而定。其實人的 本性和上鉤的魚兒是很相似的。   要獲得人才必須準備酬勞,為了使人才能誠心效力,就必須付出高薪,同時須考慮 依他們個人的能力,給予適當的職位。報酬可以決定人才這一法則超越時代,古代如此 ,今天亦仍有指導意義。根據行為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一個人決定就職的時候 ,他的想法不外乎包括兩種因素:一是收入,一是公司的前瞻性。不管是東方或是西方 ,也不管是哪個時代,報酬的高低決定人才去留的事實,一直沒有改變。   但是社會上仍然有些人想脫離一定規(guī)范,過無拘無束的生活。晉國介之推和他的母 親一起過著隱居的生活,極可能就是對這個法則存有反抗心。   晉文公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據《史記》記載,當他為公子時,他的父親寵愛妃子驪 姬,驪姬逼死了太子申生,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又怕諸公子不服,就派人追殺重 耳和其他公子。公子重耳無標,帶著五名親隨和幾十名仆從,過著流浪的生活。經過漫 長的十九年,終於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返晉國,殺晉懷公而自立。當重耳和不辭勞苦 的家臣們在秦兵護送下準備坐船渡過黃河時,重耳身邊五賢士之一的狐偃(重耳的叔叔) 說:   “君王即將回國了,我們的任務也到此結束,回想過去我常常造成君王的困擾,我犯 的罪孽如此深重,恐怕不能再跟隨君王了。   重耳吃驚而又悲傷地說:   “回國後,如果我不重用你的話,黃河的神一定會處罰我,請你不要離開,跟我一起 回去吧!”隨後將身上的寶玉丟進了黃河,向狐偃發(fā)誓絕對不改初衰。當時介之推正是幾 十名家臣之一,他坐在船的一個角落,看著這幕感人的情影。   雖然他和重耳同基共苦患難了十九年,下船後,重耳和協(xié)助他的秦國軍隊朝曲沃方 向前進時,介之推卻獨自默默地離開了。因為他認為狐偃自抬身價的手段太過卑鄙。當 精神上的肯定和實際的報酬將成為事實的時候,介之推卻拒絕了。其後狐偃就越受到重 用,連最後造成文公稱霸天下的城濮之戰(zhàn),也讓他高居首功。而介之推始終和母親隱居 山林,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其實像介之推之樣的人是很特殊的,一般社會大眾都是把自己賣給報酬,作為享受 生活的代價,這實是人之常情。但是謀劃大事業(yè)的人,要想得到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輔佐 ,就需要滿足這些人的特殊口味,而不能僅僅以社會大眾的標準來看待了。   站在原點做檢討   ——情同而親和,親和而事業(yè)之,情也   有人寫了一首打油詩“文王虛問是否釣到魚,實想接近姜太公”,這首詩讓人聯(lián)想到 當時有趣的情景。但隨後姜太公用禪問答的玄機妙語、讓文王感動的故事,聽來亦相當 有趣。   前面所提到的“情”,從外表看來,并沒有什么重要的意義。要是更深一層地追究下 去,它卻是在探討人世的道及處事的哲學。   人性有喜、怒、哀、懼、憂、愛、欲七種情感,這是佛家所謂七大罪的根源,也稱 為七情。   每個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受七情支配。如果我們放縱自己的情感而毫不加節(jié)制,就 會彼此沖突,最終造成不可調和的矛盾。人和人交往,貴在真誠,而要做到這一點,就 必須使自己的心靈不念,真心坦然就能達到一體同心的境界,因為我們人的情感原本就 是相同的,處事的情形也是一樣。節(jié)制能夠使人們彼此之間形成某種共同體,同心協(xié)力 ,做什么事情都會無往而不利。   如果朋友間出現(xiàn)了隔閡,事業(yè)上出現(xiàn)了分歧,怎么辦呢?首先不要依靠技巧來解決事 情,而應站在原點檢討。所謂原點是幾何學上座標X軸和Y軸的交點,也就是極座標上同 歸於原線軸的點,那是沒有任何污染的純凈地方,可以讓我們閉上眼睛摒除雜念,站在 這點去思考。從這一原點擴張出去的軸線怎樣得到合理的發(fā)展而又不和其他沖突糾結, 正是我們站在原點做檢討應該得到的答案。   獨占利益的人令人憎厭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姜太公說:“天下并非君王一人所有,而是天下人所共有?!边@句話在主權在民的現(xiàn) 代社會已不再新鮮了。   他又說:“將天下之利分享天下萬民者,才能得到天下,而想獨占天下之利者,則會 失去天下?!?  “天下是萬民的天下”這種想法比君權神授與萬世一系的說示進步多了,盡管這樣的 話也是幫助君王攫立天下、滿足一己之私的策略,但卻可以調和統(tǒng)治者與人民的關系, 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而不原與民同樂,對天下人橫征暴斂、濫施酷刑、為所欲為的君 主,沒有一個不是很快把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葬送了的。   主張主權為萬民所有,不獨占獨裁,才能獲得萬民擁戴,最終獲得天下而治理萬民 ,就必須把齊宣王問唐易子捕鳥的方法:   “捕鳥時什么最重要?”   唐易子回答:“慎重地設下圈套最為重要?!?  “為什么要慎重地設下圈套呢?”   群鳥用幾十只眼睛看人,可是人只有兩只眼睛看鳥,所以我才告訴您,設置圈套必 須要慎重?!?  “原來如此,聽你這么說,這和治理天下是同樣的道理。君王以兩個眼睛看國家,可 是全國人民卻以幾十萬只眼睛看君王,所以君王必須慎重?!?  最後唐易子說:“鄭國的長老們曾說過,治理國家不能虛靜無為,必須有所表現(xiàn)才是 最要緊的?!?  身為統(tǒng)治者,無時無刻不為人矚目,這一點必須牢記。因此統(tǒng)治者們必須謹言慎行 ,勤政親民,與天下人同享天下的利益。這樣才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贏得廣泛贊譽與擁戴 ,才能使自己牢不可破。   現(xiàn)今大企業(yè)的老板、高級主管們,對於這一法則,也應該得益不少。   命運要靠自己去開拓   ——禍福在君,不在天時   “天下剛剛和平,卻又開始戰(zhàn)亂。為什么會如此呢?是君王的賢愚所造成,還是天注 定的命運呢?”   非常謙虛的文王一有問題,便馬上請教國師姜太公。姜太公即刻回答:   “君王為賢者,國家安泰人民富足,這就是說國家及人民的禍福并不是天注定好的, 而是掌握在君王手里。”   “天助自助之人?!?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西方哲人如是說。   英雄所見略同,因為他們都依靠著自己的力量,克服了許多困難,才被尊為師表。 因此他們才如此自信地說了這句話。   可是以奸詐的手段,甚世盜名,獲得高官厚祿的卑鄙小人,卻偽裝成君子,呼#建 立幸福的社會,那是絕對不能令人信服的。   命運要自己開創(chuàng)——這句話肯定了一切事情的成功都必須靠努力。   不勞而獲?   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一切都必須自己去奮斗。   但在這個社會里,有時候無論你多么努力,仍然無法如原以償。於是有了這句格言 :   “盡人事,聽天命?!?  對於我們凡人來說,最後也只能靠神的保佑。因此古人也這樣說過:   “誠實者神才保佑?!?  照這樣說,我們應該相信,只有誠實做事,才會有好報償,而只知道不斷地流汗工 作,不注意自身品德修養(yǎng)的人,他的工作并不具有任何意義。   既然如此,認為命運必須自己開拓,所以我們只有努力奮斗,絕不能焦躁行事。即 使不能如愿以償,至少也可獲得精神上的安慰。   控制自己的欲望,避免干涉別人   ——削心約志,從事乎無為   優(yōu)秀的領導者,并不會犧牲別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欲望。上古君王堯放棄一切奢 侈生活,庭院中雜草眾生,也毫不在意,并沒有加以刈除。經常穿著棉衣,吃著藜和豆 葉湯就覺得滿足。   不能使人們的心和生活安定下來,政治就不能算賢明。“從事乎無為”的意思就是如 此。   《史記·五帝本記》中記載:帝堯的仁德如天,也就是仁德普照於萬物的意思。他推算 日月星辰的變化,教導人民何時播種,何時收成,并將朱鳥七宿(星名)在正南方的日子 定為春(春分),這時白晝和夜晚等長。大火心宿(星名)在傍晚位於正南方的時候定為夏 (夏至),此時晝最長。虛宿星(星名)在傍晚位於正南方且晝夜等長之時,定為秋(秋分) ,而晝最短且昴宿星在傍晚位於正南方的時候,則定名為冬(冬至),至於一年有三百六 十五天及三年有一次閏月,也都是帝堯所排寂靜的。在他的仁德之下,春天一到,年輕 人便到戶外努力耕作,老人及小孩也都配合一起幫忙。在人們播種的同時,鳥獸也開始 交配繁殖後代。到了夏天,不管老少都到戶外勞動,鳥獸的羽毛也變薄。秋季收成後, 人民心滿意足,鳥獸羽毛煥然一新,顯得舒暢。而冬天一來,人們都躲在屋內取暖,鳥 獸也長出細柔的絨毛以保持體溫。   “從事乎無為”可解釋為順應自然運行的大原則,維護大自然秩序或維持自然生活之 意。   順乎自然的事情都是好的,我們看帝堯便知,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很偉大的。堯即位 九十年之後引退,把天下讓給舜,直到二十八年後才辭世。由於春子丹朱不肖,所以堯 把帝位讓給了來自民間的舜,據說他當時曾說:“不能讓天下人吃苦,而讓丹朱一人得利 ?!?  當賞則賞,當罰則罰   ——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   是非善惡,信賞必罰最典型的例子是“諸葛孔明揮淚斬馬謖”,以下是《三國演義》中 所描寫的場面:   ——蜀建興五年,在渭水擊破魏軍二十萬的諸葛孔明,與司馬仲達所率領的魏援軍二 十萬大軍對陣於祁山。這次戰(zhàn)爭的關鍵在於漢中之東街亭的攻防戰(zhàn),因為此地是軍運動 糧食的重要地點??酌髡紤]要派一位武將去守備這個地區(qū)時,年輕的將領馬謖卻自告 奮勇要求派他擔任這項任務。   馬謖是孔明的摯友馬良的弟弟,是一個血氣方剛、強悍、有才氣的人物,但是尚無 法和仲達相抗衡??酌麟m然猶豫不決,可是見馬謖興致勃勃,於是決定派他去防守街亭 。   結果蜀軍慘敗。   孔明指示要固守街亭要道,年輕的馬謖卻死抱著兵書,認為“憑高視下,勢如破竹” ,堅持把大軍駐扎在大道邊的山上,結果被魏兵包圍,并斷了水,最後蜀兵大敗,馬謖 只和少數兵將狼狽逃回。   建興六年,撤回漢中的蜀軍按照軍法懲處馬謖戰(zhàn)敗的罪責,孔明下令斬首。周圍的 人愛惜馬謖的才能,紛紛向孔明求情,可是孔明不接受,堅定地說:   “對!這種人才被斬首實在可惜,可是軍法是不容私情的。”   馬謖被帶到了刑場,孔明以袖掩面哭泣,心想:其實起用你的我也是有罪過的啊, 可是現(xiàn)在我還不能死,但為了蜀國的存活,卻不得不讓你死,請原諒我吧!   軍中的任何人,都知道此刻孔明的心情,“所愛者有罪必罰”,“所憎者有功必賞”, 是兵法上收攬人心的第一...
《大謀略家》司馬風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