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與國家安全》

  文件類別: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4K

  下載次數:82

  所需積分:3點

  解壓密碼:qg68.cn

  下載地址:[下載地址]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運營總監(jiān)高級研修班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石油與國家安全》
《石油與國家安全》 冷戰(zhàn)后世界石油經濟的戰(zhàn)略態(tài)勢——《石油與國家安全》選摘之一 1 石油與國家經濟安全——《石油與國家安全》選摘之二 5 石油與政治——《石油與國家安全》選摘之四 15 石油爭奪與外交——《石油與國家安全》選摘之五 19 未來世界的石油形勢及危機——《石油與國家安全》選摘之六 31 冷戰(zhàn)后世界石油經濟的戰(zhàn)略態(tài)勢——《石油與國家安全》選摘之一 編者按:能源是能產生各種能量的各種自然資源的總稱,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工業(yè)、 農業(yè)、國防、科學技術,改善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燃料和動力。 隨著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逐步擴大了對能源的使用范圍。人類利用能源的 歷史,也是人類認識和征服自然、實現科學技術革命的歷史。在歷史上,人類社會經歷 了三個能源時期:以草木燃料、水力、畜力為主的能源時期;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時期; 以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時期。目前世界正處于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的能源時期。 “石油黑金”、“石油血液”,這是人們對石油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形象比喻,說明了 石油在當今社會中的極端重要性。 “石油政治”、“石油工具”、“石油美元”、“石油戰(zhàn)爭”、“石油危機”、“石油風云”、“石油 地緣政治”、“石油外交”、“石油俱樂部”、“石油輸出國組織”、“石油戰(zhàn)略儲備’等等,是 近百年來廣泛流行于世界的新概念,反映著當代世界石油與國家安全之間的緊密關系。 石油不僅是一般商品,而且是一種“政治商品”。石油成了自20世紀初以來世界各主要國 家對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工作的一個突出的重點,是各國激烈爭奪的一個重心。 美國作家丹尼爾·耶金所著的報告文學《石油風云》中說道:現代戰(zhàn)爭史,在一定意義上就 是石油資源的爭奪史。石油作為戰(zhàn)略資源,它與國家戰(zhàn)略、國家實力和全球經濟、政治 、軍事、外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事實證明,誰控制了世界石油資源,誰就掌握了控 制世界的權柄。 石油仍然是新世紀的地地道道的世界性的“戰(zhàn)略物資”。在新的世紀,世界各石油生產和 消費大國,都在調整其石油戰(zhàn)略,爭奪世界石油資源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甚至殘酷。經濟 的、政治的、外交的和軍事的手段,將被更加廣泛和充分地運用在世界石油資源爭奪的 舞臺上。 石油,當代能源時期的主體,對我國經濟、政治、軍事和社會安全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明 顯。因此,本刊轉載《石油與國家安全》一書的有關篇章,供讀者參閱。 世界石油經濟戰(zhàn)略態(tài)勢是整個世界經濟格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對世界經濟格 局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對世界政治、軍事、外交格局產生巨大影響。 世界石油經濟戰(zhàn)略態(tài)勢是指世界石油經濟的力量組合和結構劃分問題,它體現了世界石 油經濟的基本特點及其作用后果。 世界石油經濟戰(zhàn)略態(tài)勢具體包括世界石油資源分布、世界石油生產、世界石油消費和世 界石油貿易的戰(zhàn)略態(tài)勢,以及世界石油經濟的變化趨勢。20世紀90年代世界石油經濟的 基本態(tài)勢和特點如下: 一、世界石油資源分布態(tài)勢 世界石油資源分布態(tài)勢是指由于地理特點決定的世界石油資源分布的情況及其特點。 世界石油資源分布態(tài)勢是整個世界石油經濟戰(zhàn)略態(tài)勢形成的基礎,它決定著世界石油的 生產態(tài)勢、消費態(tài)勢和貿易態(tài)勢。因為同整個社會生產過程中生產起決定作用一樣,石 油資源及其生產也在整個石油經濟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90年代以來世界石油資源分布態(tài)勢主要表現為以下情況和特點: (一)世界石油儲量增長較快 專家們曾經對世界石油資源作過多次的悲觀估計,先后曾把世界石油資源枯竭的時間預 定在20世紀的20年代和40年代,直到1971年羅馬俱樂部還預言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只能供 應20年到31年。但是,以后新探測到的石油儲量卻不斷增加。據第14屆世界大會資料, 全球石油資源量為3 113億噸。1993年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為1383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39.7億立方米。其 中,石油探明儲量最多的前五名國家是:沙特阿拉伯(占世界探明總量的25%以上)、伊 拉克(占9.84%)、科威特(占9.62%)、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占9.18%)和伊朗(占8.6 8%)。天然氣可采儲量最多的前六名國家:獨聯(lián)體國家(占世界探明總量的40.1%)、伊 朗(占15%)、卡塔爾(占5%)、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占4.15%)沙特阿拉伯(占3.8%) 和美國(占3.29%)。自1985—1996年,世界石油資源探明儲量平均每年遞增3.84%,比世 界人口和石油消費量的年平均數約多出兩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于世界工業(yè)資本對石油 勘探開發(fā)投資的不斷增加和石油勘探技術的不斷提高,從而在世界各地獲得了一系列的 油氣資源的重大發(fā)現。例如 1995年全世界新增石油儲量達41.28億噸,其中非洲增長量最大,其次為中東和美洲。近 幾年又在里海地區(qū)、中國新疆地區(qū)發(fā)現了新的石油資源。 世界石油主要儲量區(qū)有:(1)北非及西非幾內亞沿岸和大陸架海底;(2)中東波斯灣 沿岸和波斯灣海底;(3)東歐與獨聯(lián)體國家(主要分布在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俄羅 斯、土庫曼、伊朗等里海周圍國家及里海海底,伏爾加—烏拉爾地帶和西伯利亞);(4 )中國西北部盆地和東部平原及大陸架海底;(5)東南亞(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亞、馬 來西亞、文萊沿海大陸架);(6)委內瑞拉馬拉開波湖;(7)墨西哥灣東海岸和大陸 架海底;(8)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及內陸的俄克拉荷馬、西南部加利福尼亞州及阿拉斯加 北部大陸架;(9)加拿大西部草原諸省;(10)西歐北海大陸架。 (二)世界石油資源分布相對集中 據有關資料顯示,到1996年,世界石油探明的儲量為1511.2億噸,但分布相對集中???的來看,世界石油天然氣分布很不均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于東 半球,西半球占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世 界油氣資源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馳名世界的波斯灣及墨 西哥灣兩大油區(qū)和北非油田均處于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 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石油、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qū) 。從區(qū)域分布看,主要分布在中東、北美和獨聯(lián)體國家。其中,中東地區(qū)為818.億噸, 占54.1%;獨聯(lián)體為171.3億噸,占11.3%;北美為153.4億噸,占10.1%;中南美為106.3 億噸,占7%;非洲為104.8億噸,占6.9%;亞太地區(qū)為97.5億噸,占6.5%;西歐為56.4億 噸,占3.7%;東歐為2.7億噸,占0.2%??梢?,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集中在中東、獨聯(lián)體、 北美、中南美、非洲地區(qū)。其中中東、中亞——獨聯(lián)體和北美三大地區(qū)占世界石油已探明 儲量的75.5%;僅中東地區(qū)就占世界已探明儲量的54.1%。目前,世界石油已探明的儲量 集中分布在中東地區(qū)和環(huán)里海的中亞地區(qū)以及其他獨聯(lián)體國家。據另外資料說,中東和 中亞獨聯(lián)體國家,是占世界油氣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qū),其中石油資源占全球總量的71%; 天然氣資源占全球總量的72%,其中俄羅斯、伊朗和卡塔爾是世界三大天然氣資源國,探 明儲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 34.5%、15%和 5.1%。 有資料說,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可供開采近40年,天然氣儲量可供開采70年左右。 另據2000年《世界能源統(tǒng)計評論》,世界各地區(qū)石油儲量在世界石油總儲量中的比重是: 海灣地區(qū)占65%、獨聯(lián)體占6%、歐洲占2%、中美洲占8%、北美占8%、亞太地區(qū)占4%、南非 占3%,北非占4%;天然氣探明儲量上述各地區(qū)所占比重分別為:34%、38%、4%、4%、6% 、7%、3%和4%。 從石油剩余可采儲量來看,中東地區(qū)的石油、東歐和獨聯(lián)體的天然氣占絕對優(yōu)勢,分別 占世界總量的65.5%和40.6%;其次,石油剩余可采儲備量集中在西半球(包括北美和中 南美),占15.4%,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集中在中東,占32.4%。石油剩余可采儲備量最 多的9個國家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墨西哥、利 比亞和中國,共計占世界總量的85%。 不僅如此,世界各大洲的大部分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又集中地分布于少數國家。其中,沙 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和伊朗五國占中東地區(qū)石油儲量的96%, 天然氣儲量的80%;獨聯(lián)體占歐洲石油儲量的76%,天然氣儲量的91%;阿爾及利亞、利比 亞、尼日利亞三國占非洲石油儲量的81%,天然氣儲量的85%;委內瑞拉、墨西哥、美國 三國占美洲石油儲量的88%,天然氣儲量的74%;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四 國占亞洲石油儲量的89%,天然氣儲量的67%。 (三)非傳統(tǒng)石油產地儲量比重上升 由于石油利潤推動勘探投資的增加和勘探技術的不斷進步,引致非傳統(tǒng)產油國石油天然 氣勘探工作的發(fā)展,從而在不少非傳統(tǒng)產油國發(fā)現了大量油氣資源。與1985年相比,19 96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量增加了 44%,平均每年遞增 3.38%,天然氣剩余探明量增加了 42%,平均每年遞增3.22%。石油探明的儲量增加主要來自非洲、南美和亞太地區(qū)。非洲 的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尼日利亞三國占世界石油和天然氣的探明儲量,由1987年的6% ,分別上升到1996年的8.5%和8%。南美洲的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哥倫比亞三國的石油 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同期內分別由8.5%和4%上升到10%和4.4%。與此同時,中東、歐洲、 北美等傳統(tǒng)的石油富集地區(qū)在石油資源中所占的比重相應下降。1985年,伊朗、伊拉克 、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敘利亞、阿聯(lián)酋等中東國家剩余探明量約占世 界石油儲量的80%,1996年則下降到64%。1987年,原蘇聯(lián)占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8%,天 然氣的42%;1996年則分別下降到6%和42%。在此期間內,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國、墨西 哥三國的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占世界的比重,分別由12%和11%下降到8%和6%。 (四)海洋油氣資源潛力巨大 世界各國的政治家和海洋科學家不約而同地認為,21世紀是海洋開發(fā)的時代。海洋是全 球生命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保證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財富。在巨大的海洋財富中 ,石油天然氣資源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據有關資料估計,世界海洋石油蘊藏量約為10 00億噸。全世界900多個沉積盆地中,有600個以上含油潛力很大。未來海洋石油、天然 氣勘探開發(fā)將以大陸架淺海區(qū)為主,逐步向深海區(qū)擴展。大陸坡和大陸隆起的石油儲量 可能超過大陸架的石油儲量,是重要的遠景區(qū)。太平洋石油開發(fā)剛剛開始,其中中國南 海,據有關專家估計有200億噸的石油蘊藏量。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石油開發(fā)尚未開始。北 冰洋的石油開發(fā)也只是剛剛開始??傊?,海洋巨大的石油資源潛力還有待21世紀去開發(fā) 。 二、世界石油生產態(tài)勢 世界石油生產態(tài)勢是指由世界石油資源分布格局制約的世界石油生產的情況和特點,它 是整個世界石油經濟格局的現實基礎和決定性因素。石油生產包括多個方面的含義:一 是原油和天然氣生產;二是煉油工業(yè)生產。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石油生產態(tài)勢主要 有以下情況和特點: (一)世界原油產量穩(wěn)中有升,天然氣增長較快 這主要是由世界石油資源狀況和世界經濟發(fā)展狀況對石油的需求決定的。1987—1995年, 世界原油產量年平均遞增1.01%,比世界原油消費年平均增速低半個百分點。其中,亞太 地區(qū)由于經濟發(fā)展速度快,所以這一時期是世界原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qū),年平均增速 為10.56%。其次是西歐,由于開采能力的提高,年平均增速為5.37%。中東地區(qū)作為世界 最大的原油生產地區(qū)也保持了5.37%的年平均增長率。非洲和拉丁美洲則因為經濟發(fā)展和 石油資源狀況的限制,所以原油生產增長速度相對較慢。而作為世界重要石油產地的北 美、東歐和獨聯(lián)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別是由于冷戰(zhàn)后前蘇聯(lián)國家經濟狀況的影響 ,則出現了原油生產的負增長。但是,1987—1994年間,世界天然氣產量因為環(huán)境保護的 要求,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81%,高于原油生產年平均增長速度。其中,亞太地區(qū)、中東 和非洲的天然氣生產保持了較快的速度。相比之下,傳統(tǒng)的北美、獨聯(lián)體國家的天然氣 生產增長速度卻較慢甚至下降。 (二)原油生產仍以中東為核心,天然氣生產仍以北美和獨聯(lián)體為兩極 世界原油產量與石油資源分布相對應,呈現單極格局。中東原油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 31%,亞太地區(qū)、西歐、非洲、拉美、北美、東歐分別占世界原油總量的11%、9%、10%、 13%、14%和12%。1994年世界天然氣產量以北美和獨聯(lián)體為中心形成兩極格局,其中北美 和獨聯(lián)體各占世界總產的33%;其次是西歐,占10%;亞太占9%;中東、拉美各占5%;非 洲占3%;東歐占2%。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正在加速向石油領域轉移,超級國際石油壟斷資本集團正 在形成,導致加緊搶占最重要的石油產地,進行石油經濟的一條龍經營,特別是搶灘發(fā) 展中國家的石油市場。從1998年英國石油公司以60億美元收購阿莫科公司開始,僅一年 多時間,國際石油公司就...
《石油與國家安全》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