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ppt)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ppt)
內容
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概述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室內質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室間質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概述
一、質量控制相關定義
質量控制:滿足質量要求的操作技術和活動。
質量保證:為了滿足實驗室質量要求 ,制定相應的計劃并實施所進行的一系列系統(tǒng)活動
質量手冊:是描述質量系統(tǒng)元素的文件或文件的集合。
二、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概念
質量控制是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室為了保證檢驗結果實事求是地反映客觀存在而建立的操作程序體系。
三、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目的
食品微生物學的質量控制是保證食源性致病菌的培養(yǎng)、分離、鑒定及血清學試驗等的準確性,避免因操作變化導致檢驗結果錯誤。
四、質量控制分類
分為室內質量控制和室間質量評價兩個組成部分
室內質量控制:實驗室內部采取的以對比分析、跟蹤以及對實驗室工作的連續(xù)性控制計劃。
室間質量評價:通過互相校準和/或檢驗對實驗室的操作和結果所進行的評價。
五、質量控制內容
室內質量控制
實驗室內部 質量保證的核心和基礎
室間質量評價
外部組織或機構 質量評價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室內質量控制
室內質量控制
一、對檢驗人員的要求
二、操作手冊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
四、設備/儀器要求
五、儀器設備的功能監(jiān)測
六、培養(yǎng)基的質量控制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八、檢驗過程的質量控制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十、實驗室安全防護
一、對檢驗人員的要求
相應崗位的人員,應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相應的技術能力證明(證書及證件)。
微生物檢驗室應有相應技術能力的人負責室內的技術工作,并設立質量監(jiān)督員。
一、對檢驗人員的要求
高度的主觀判斷力
個人的技能、經驗
細菌學的專業(yè)水平
二、操作手冊
各級人員的職責和權限
實驗室安全措施
樣品采集和處理指南
培養(yǎng)基和試劑的配制方法
….等等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房屋要求
房屋要求:足夠寬敞、通風、有良好的照明。
房屋內墻面及地等應采用易于清潔的材料。
房間的設置應根據工作內容加以分用,設立專用房間。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環(huán)境設施要求
專用房間的溫濕度控制與記錄(樣品存放室)
特殊環(huán)境的微生物指標控制與記錄(無菌室等)
專用工作室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和定期的檢測校準程序。(潔凈室等)
特殊環(huán)境中的專用設施質量控制應符合有關要求(凈化工作臺)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室要求布局合理,操作區(qū)域與辦公區(qū)域分開。洗滌室、培養(yǎng)室、消毒間、無菌室應分開。無菌室要設有套間或緩沖間。微生物檢驗室應備有自動或腳踩式洗手池和固定的消毒設施。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
微生物檢驗室應制定合理、完善的衛(wèi)生管理制度,采用濕式保潔,定期對操作環(huán)境進行消毒。對廢棄物,應投入指定的容器內,經無害化處理后方可排放,,以防某些病原微生物傳播。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
需在無菌條件下工作的區(qū)域應以明確標識并能有效地控制、監(jiān)測和記錄。每天記錄環(huán)境檢測報告,并經常進行空氣落菌實驗:定期對無菌室進行室內環(huán)境消毒。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環(huán)境設施的相關技術指標
凈化室、凈化工作區(qū)域、潔凈環(huán)境按國家及部頒標準進行檢測。
空氣潔凈度指標:
檢測頻率及檢測方法。一次/月;空氣細菌檢測(沉降法)。
四、設備/儀器要求-總則
滿足開展相關檢測項目的要求。
制定相關設備/儀器的作業(yè)指導書。
設備/儀器需進行檢定校準。
設備/儀器的運行狀況記錄。
維修后設備/儀器的再校準或檢查,應具有完整的檢查記錄。
溫度計
實驗室必須要有工作溫度計和參照溫度計。
工作溫度計:用于日常溫度檢查。
參照溫度計:用于校正工作的溫度計。
溫度計運行檢查:一般可采用一次/半年的運行檢查。
日常檢查、校準檢查、運行檢查等都應做好相應的記錄。
培養(yǎng)箱、水浴箱和冰箱的溫度控制
培養(yǎng)箱的溫差要求,一般顯示值與實測值相差不大于±1℃,箱體內各點溫差(內部的溫度均衡性)以及溫度波動同樣不大于±1℃。
溫度監(jiān)控方法:可將工作溫度計置甘油中,放入待測箱體內,觀察工作溫度計的溫度,最好1-2次/天監(jiān)控并記錄。
高壓滅菌鍋的溫度控制(一)
高壓滅菌鍋;可用生物指示菌法(常用)、化學變色紙片及高壓滅菌鍋溫度計等方法進行檢測。
生物指示菌法是一種高壓滅菌鍋的效果顯示法。
高壓滅菌鍋由專人操作,并做好作業(yè)記錄。
高壓滅菌鍋使用時,內置物品不能太多,單位體積內的內容物(每瓶內的培養(yǎng)基)不能太多。
高壓滅菌鍋的溫度控制(二)
高壓滅菌鍋溫度波動范圍:110,115和121±2℃。
高壓滅菌鍋校準周期一般在半年。
干燥滅菌箱溫度控制
干燥滅菌箱的溫度校準:用參考溫度計進行溫度測試。
干燥滅菌箱溫度要求與精確度:160±5 ℃或180 ±5 ℃。
干燥滅菌箱校準周期一般為一年。
培養(yǎng)基配制用蒸餾水的控制
按設備說明,定期清潔離子交換器和更換離子交換材料。
檢測要求:西歐標準為微生物檢驗用蒸餾水的特定電導率<0.5ms/m;細菌數<50cfu/ml。我們日常用的標準為 <10ms/m。
檢測頻率:1次/每月。
蒸餾水定點供應,并做好相應的質量控制及記錄。
天平的管理
天平放置要求:無振動、無氣流影響及水平臺面上。
天平要有使用記錄。
天平作為計量儀器是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的范圍,一般1次/年進行檢定。
容積的控制(一)
保證高壓滅菌后的稀釋劑滿足標準用量。
采取稱中法來測定蒸發(fā)量,體積100ml的稀釋劑起重量為101g。高壓結束體積偏差不得超過1%。
采取先高壓后定量分裝,可避免因高壓造成的體積誤差。
對保存的定量液體應在使用時,注意補充容積。
容積的控制(二)
吸管的控制:通過小計量容器校準后使用。
小計量容器吸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器皿,校準周期一般為1-2次/一年。
小計量容器日常使用檢查可每周進行一次,包括容器的完整性,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pH計
pH計使用前應用標準液進行校準。
緩沖液使用有效期:PH4.00 約1年
PH7.00 約6個月
pH9.00 約6個月
pH計的維護:電極外表的定期清洗;
電極敏感性檢測及極性恢復。
凈化工作臺的控制
水平流凈化工作臺工作區(qū)域,要求潔凈度為100級??諝獬两?0min,細菌數<1個/皿。垂直流凈化工作臺,細菌數<0.49個/皿.
凈化工作臺運行檢查頻次:1次/月,采用細菌沉降檢測。
凈化工作臺高效過濾膜一般為一年更換一次,并同時進行粒子與細菌沉降檢測。
紫外線燈的控制
檢測方法:儀器測試法和生物測試法。
前者是通過專用儀器檢測紫外燈管發(fā)射的紫外光強度。國家消毒技術規(guī)范中表明在距離照射源1米處,要求其強度為90 lx。
生物測試法:采用一定的菌培養(yǎng)物,經一定比例稀釋,菌量控制在200-250個/0.5ml,涂布平板在紫外燈光下照射2min,同時設置普通光源的對照組,置37℃培養(yǎng)48h,計算其殺滅率,要求殺滅率達99%。
顯微鏡的控制
顯微鏡應有作業(yè)指導書,日常維護記錄及自校記錄。
顯微鏡應置于無振動、避免灰塵、防潮等要求的環(huán)境。
其它微生物檢測專用儀器的控制
細菌鑒定儀、酶標儀等設備,工作中常用陽性對照檢測其功能的正常性。
儀器的檢定則按檢定或自校作業(yè)指導書進行。
儀器的使用登記、校準計劃、校準記錄等文件存檔。
儀器專人使用,操作者應持證上崗。
五、儀器設備的功能監(jiān)測
高壓滅菌器:定期監(jiān)測(每月一次)
生物指示劑:嗜熱脂肪芽孢桿菌
化學指示劑:變色的指示帶
培養(yǎng)箱、冰箱、水浴箱:
每日早、晚兩次溫度觀測,繪制溫度曲線圖
五、儀器設備的功能監(jiān)測
厭氧培養(yǎng)裝置:
化學標記: 美藍
生物學指標:銅綠假單胞菌
CO2培養(yǎng)箱 :
每天檢查箱內的CO2含量
五、儀器設備的功能監(jiān)測
生物安全柜:
定期更換濾網,紫外線每3月檢查1次
微生物鑒定儀
及時更新軟件
每批號鑒定卡用標準菌株測定
五、儀器設備的功能監(jiān)測
六、培養(yǎng)基質量控制
培養(yǎng)基的有效性試驗
每一批新制或新購的培養(yǎng)基,使用前均須取標準菌株試驗.
培養(yǎng)基的試驗結果需要加以記錄,項目包括試驗日期、試驗結果以及實驗者的簽名等。
培養(yǎng)基質量控制
培養(yǎng)基的量:
平板培養(yǎng)基的厚度一般為3mm
(90mm平皿+15-20ml培養(yǎng)基)
斜面不超過試管的2/3
常用培養(yǎng)基的質量控制 (一)
檢驗項目與方法:物理、化學及生物學指標鑒定
A:感官測定,檢查其顏色與透明度,培養(yǎng)基應澄清,無渾濁。
B:PH測定,按各種培養(yǎng)基要求的PH±0.2。
C:生物學指標檢定,無菌實驗、被檢培養(yǎng)基相應細菌生長率測試;菌落大小及特征的檢測。
常用培養(yǎng)基的質量控制 (一)
無菌試驗:
每批配好的培養(yǎng)基須進行無菌試驗
隨機選取5%-10%的量,如果配制大量的培養(yǎng)基,則任意選取10個平板或管裝培養(yǎng)基,35℃溫度下過夜培養(yǎng),證明無菌生長為合格
常用培養(yǎng)基的質量控制 (二)
生長率測試:適用于液體和固體培養(yǎng)基:將菌培養(yǎng)液,用生理鹽水做倍比稀釋,取合適稀釋度進行平板計數,同時以新鮮配制的國標培養(yǎng)基進行對照。
常用培養(yǎng)基的質量控制 (三)
菌落大小測試:劃線分離測試菌,取10個菌落測量直徑大小,其直徑均值與新鮮配制的國標培養(yǎng)基無統(tǒng)計學差異。
常用培養(yǎng)基檢定用標準菌株
常用培養(yǎng)基檢定用標準菌株
培養(yǎng)基保存環(huán)境
制成的培養(yǎng)基保存環(huán)境為4℃冰箱,如制成平板則用塑料袋包裝置冰箱保存,
干燥培養(yǎng)基干粉含有活性物質或遇熱易分解的物質應仔細查看存放條件,多數也須放在2-8 ℃條件保存。
含有高濃度膽鹽的培養(yǎng)基存放于10-15 ℃。
培養(yǎng)基配制的質量控制
培養(yǎng)基的制作過程必須統(tǒng)一
培養(yǎng)基或添加劑的劑量、pH值、高溫滅菌的時間或溫度,都需遵照規(guī)定
培養(yǎng)基名稱、本批配制量、配方、配制日期和配制人員姓名都必須詳細記錄
培養(yǎng)基制備控制程序
培養(yǎng)基配制所用的儀器設備必須經過相應的鑒定 。
配制培養(yǎng)基所用的用具及容器必須是清潔或是滅菌的。
培養(yǎng)基的配制程序(一)
不同的培養(yǎng)基配制時注意各類成分的用途。
對于干燥培養(yǎng)基配制,同樣需要進行PH測驗。
培養(yǎng)基的配制程序(二)
配制好的培養(yǎng)基(尤其是糖發(fā)酵管)不宜久放。因為培養(yǎng)基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使培養(yǎng)基變酸,從而影響細菌的生長。
培養(yǎng)基中的抑制劑及指示劑一定要精確稱量。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染色液的質量控制
染色液要標明配制或購入日期,選用適當的標準菌株作陽性及陰性對照鑒定。
革蘭氏染色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制備濃菌懸液進行質量控制,每次質控與標本檢測同步進行。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各種染色液的監(jiān)控菌株
染色液 陽性對照菌 陰性對照菌 監(jiān)控頻度
革蘭染色液 金黃色葡萄球菌 大腸埃希菌 每天
抗酸染色液 結核分枝桿菌 每次
異染顆粒染色液 白喉棒狀桿菌 每次
莢膜染色液 肺炎克雷伯菌 每批
鞭毛染色液 普通變形桿菌 福氏志賀菌 每次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試劑的質量控制
各類試劑,在配制或購入后均應進行“有效”試驗,用已知陽性及陰性菌株進行試驗
試劑須根據標示配制,適當儲存
對較穩(wěn)定的試劑如靛基質試劑應在配制時及每周予以檢測,凡不穩(wěn)定的試劑每天使用時均應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診斷血清的質量控制
購入的沙門菌屬、志賀菌屬、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診斷血清必須立即記錄其購入日期、觀察透明度、色彩有無變化和是否有沉淀物,然后置4℃冰箱保存
使用前應注意檢查診斷血清的批號、有效期,如發(fā)現渾濁或有絮狀沉淀物時,很可能系污染所致,不能再繼續(xù)使用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診斷血清的質量控制
使用前應以陽性及陰性菌株進行檢測,觀察其效價及特異性
不得將診斷血清置室溫保存,各種診斷血清均應置冰箱中4℃保存
每月用標準菌株進行一次測定
八、檢驗過程的質量控制
檢測質量保證
定期使用有證標準物質和次級標準物質(參考物質)進行內部質量控制。
參加實驗室間的比對或能力驗證
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進行重復檢測
對留存的樣品進行再檢測。
重復計數要求
菌落計數精密度控制直接計數,選擇同一標本,要求檢驗人員進行菌落計數。
自身同一平皿重復計數誤差應小于7.7%
實驗人員之間同一平皿重復計數誤差±18 .2%
自身同一梯度平行加樣兩皿間相對誤差小于7.7%
實驗人員之間同一梯度計數誤差±18 .2%
不同梯度間菌落計數最終誤差小于7.7%
菌種鑒定質控
菌種鑒定質控要求,對所給的微生物菌種,按有關的方法及指標進行生化、血清等方面的鑒定。
鑒定質量評價:鑒定程序是否正確;鑒定方法是否正確;具體操作技術是否熟練,結果報告是否正確。
內部質量控制的推薦頻率
菌落計數精密度控制: 1次/3月;
菌種鑒定控制: 1次/半年或1年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標準菌株要求
必須是形態(tài)、染色反應、生理生化及血清學特性典型而穩(wěn)定的菌株
實驗結果重復性好,極少發(fā)生變異
國際社會認可
來源于專門機構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標準菌株來源
美國典型菌種保藏中心ATCC
衛(wèi)生部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菌種保藏中心
國家醫(yī)學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標準菌株的保存方法
冷凍干燥法:
最理想的保存方法,不改變菌種性狀,保存時間長
手續(xù)繁瑣,需專門的冷凍干燥設備
菌種保存中心均采用此法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標準菌株的保存方法
冰凍保存法:
此法較簡單,將細菌混懸于脫纖維羊血或脫脂牛奶中,置液氮或-20℃冰箱保存
但細菌經多次轉種,性狀可能發(fā)生變異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標準菌株的保存方法
培養(yǎng)基保存法:最簡易方便的方法,適用于大多數實驗室
(1)普通瓊脂斜面保存法:適于一般細菌的保存,置4℃冰箱可保存1個月。
(2)血瓊脂斜面保存法:適于鏈球菌,可半月轉種一次。
(3)半固體穿刺法:穿刺培養(yǎng)基并加液體石蠟,置4℃冰箱可保存3-6個月,適用于腸桿菌科細菌。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食品微生物檢驗實驗室必備質控菌株:
大腸埃希菌 ATCC25922
大腸埃希菌 ATCC35218
銅綠假單胞菌 ATCC27853
金黃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
糞腸球菌 ATCC29212
十、實驗室安全防護
培訓與告之
警示標志
防止空氣污染
有毒有害物防護
消除污染和廢物的處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室間質量評價
室間質量評價
室間質量評價是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驗室應參加外部的質量控制活動,對其開展的每一項檢測均應參加相應的室間質量控制。
室間質量評價
室間質量控制的一般性檢查項目
1、儀器設備的操作書,使用、保養(yǎng)、維修記錄。
2、培養(yǎng)基和試劑的配制記錄、培養(yǎng)基的保存方法、滅菌質 量、有效期。
3、室內全面質量控制的建立,工作人員熟練程度的考核和盲樣試驗的進行情況,檢驗操作手冊及操作規(guī)范性
室間質量評價
熟練程度的考核
用模擬食品標本做質量評價是目前國內外廣泛采用的方法,主要評價實驗室在病原菌的分離、鑒定試驗等方面的工作情況。
室間質量評價
熟練程度的考核
由質控管理機構發(fā)放模擬標本或菌種,實驗室按照日常的操作方法進行相應的分離鑒定試驗。實驗室完成鑒定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結果反饋至參考實驗室,進行評價。
室間質量評價
質控結果的分析與評價
質控管理機構對每次質控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將每一實驗室的結果與標準進行比較和統(tǒng)計分析,發(fā)回評估報告。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ppt)
內容
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概述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室內質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室間質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概述
一、質量控制相關定義
質量控制:滿足質量要求的操作技術和活動。
質量保證:為了滿足實驗室質量要求 ,制定相應的計劃并實施所進行的一系列系統(tǒng)活動
質量手冊:是描述質量系統(tǒng)元素的文件或文件的集合。
二、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概念
質量控制是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室為了保證檢驗結果實事求是地反映客觀存在而建立的操作程序體系。
三、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目的
食品微生物學的質量控制是保證食源性致病菌的培養(yǎng)、分離、鑒定及血清學試驗等的準確性,避免因操作變化導致檢驗結果錯誤。
四、質量控制分類
分為室內質量控制和室間質量評價兩個組成部分
室內質量控制:實驗室內部采取的以對比分析、跟蹤以及對實驗室工作的連續(xù)性控制計劃。
室間質量評價:通過互相校準和/或檢驗對實驗室的操作和結果所進行的評價。
五、質量控制內容
室內質量控制
實驗室內部 質量保證的核心和基礎
室間質量評價
外部組織或機構 質量評價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室內質量控制
室內質量控制
一、對檢驗人員的要求
二、操作手冊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
四、設備/儀器要求
五、儀器設備的功能監(jiān)測
六、培養(yǎng)基的質量控制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八、檢驗過程的質量控制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十、實驗室安全防護
一、對檢驗人員的要求
相應崗位的人員,應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相應的技術能力證明(證書及證件)。
微生物檢驗室應有相應技術能力的人負責室內的技術工作,并設立質量監(jiān)督員。
一、對檢驗人員的要求
高度的主觀判斷力
個人的技能、經驗
細菌學的專業(yè)水平
二、操作手冊
各級人員的職責和權限
實驗室安全措施
樣品采集和處理指南
培養(yǎng)基和試劑的配制方法
….等等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房屋要求
房屋要求:足夠寬敞、通風、有良好的照明。
房屋內墻面及地等應采用易于清潔的材料。
房間的設置應根據工作內容加以分用,設立專用房間。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環(huán)境設施要求
專用房間的溫濕度控制與記錄(樣品存放室)
特殊環(huán)境的微生物指標控制與記錄(無菌室等)
專用工作室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和定期的檢測校準程序。(潔凈室等)
特殊環(huán)境中的專用設施質量控制應符合有關要求(凈化工作臺)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室要求布局合理,操作區(qū)域與辦公區(qū)域分開。洗滌室、培養(yǎng)室、消毒間、無菌室應分開。無菌室要設有套間或緩沖間。微生物檢驗室應備有自動或腳踩式洗手池和固定的消毒設施。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
微生物檢驗室應制定合理、完善的衛(wèi)生管理制度,采用濕式保潔,定期對操作環(huán)境進行消毒。對廢棄物,應投入指定的容器內,經無害化處理后方可排放,,以防某些病原微生物傳播。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
需在無菌條件下工作的區(qū)域應以明確標識并能有效地控制、監(jiān)測和記錄。每天記錄環(huán)境檢測報告,并經常進行空氣落菌實驗:定期對無菌室進行室內環(huán)境消毒。
三、檢測環(huán)境要求-環(huán)境設施的相關技術指標
凈化室、凈化工作區(qū)域、潔凈環(huán)境按國家及部頒標準進行檢測。
空氣潔凈度指標:
檢測頻率及檢測方法。一次/月;空氣細菌檢測(沉降法)。
四、設備/儀器要求-總則
滿足開展相關檢測項目的要求。
制定相關設備/儀器的作業(yè)指導書。
設備/儀器需進行檢定校準。
設備/儀器的運行狀況記錄。
維修后設備/儀器的再校準或檢查,應具有完整的檢查記錄。
溫度計
實驗室必須要有工作溫度計和參照溫度計。
工作溫度計:用于日常溫度檢查。
參照溫度計:用于校正工作的溫度計。
溫度計運行檢查:一般可采用一次/半年的運行檢查。
日常檢查、校準檢查、運行檢查等都應做好相應的記錄。
培養(yǎng)箱、水浴箱和冰箱的溫度控制
培養(yǎng)箱的溫差要求,一般顯示值與實測值相差不大于±1℃,箱體內各點溫差(內部的溫度均衡性)以及溫度波動同樣不大于±1℃。
溫度監(jiān)控方法:可將工作溫度計置甘油中,放入待測箱體內,觀察工作溫度計的溫度,最好1-2次/天監(jiān)控并記錄。
高壓滅菌鍋的溫度控制(一)
高壓滅菌鍋;可用生物指示菌法(常用)、化學變色紙片及高壓滅菌鍋溫度計等方法進行檢測。
生物指示菌法是一種高壓滅菌鍋的效果顯示法。
高壓滅菌鍋由專人操作,并做好作業(yè)記錄。
高壓滅菌鍋使用時,內置物品不能太多,單位體積內的內容物(每瓶內的培養(yǎng)基)不能太多。
高壓滅菌鍋的溫度控制(二)
高壓滅菌鍋溫度波動范圍:110,115和121±2℃。
高壓滅菌鍋校準周期一般在半年。
干燥滅菌箱溫度控制
干燥滅菌箱的溫度校準:用參考溫度計進行溫度測試。
干燥滅菌箱溫度要求與精確度:160±5 ℃或180 ±5 ℃。
干燥滅菌箱校準周期一般為一年。
培養(yǎng)基配制用蒸餾水的控制
按設備說明,定期清潔離子交換器和更換離子交換材料。
檢測要求:西歐標準為微生物檢驗用蒸餾水的特定電導率<0.5ms/m;細菌數<50cfu/ml。我們日常用的標準為 <10ms/m。
檢測頻率:1次/每月。
蒸餾水定點供應,并做好相應的質量控制及記錄。
天平的管理
天平放置要求:無振動、無氣流影響及水平臺面上。
天平要有使用記錄。
天平作為計量儀器是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的范圍,一般1次/年進行檢定。
容積的控制(一)
保證高壓滅菌后的稀釋劑滿足標準用量。
采取稱中法來測定蒸發(fā)量,體積100ml的稀釋劑起重量為101g。高壓結束體積偏差不得超過1%。
采取先高壓后定量分裝,可避免因高壓造成的體積誤差。
對保存的定量液體應在使用時,注意補充容積。
容積的控制(二)
吸管的控制:通過小計量容器校準后使用。
小計量容器吸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器皿,校準周期一般為1-2次/一年。
小計量容器日常使用檢查可每周進行一次,包括容器的完整性,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pH計
pH計使用前應用標準液進行校準。
緩沖液使用有效期:PH4.00 約1年
PH7.00 約6個月
pH9.00 約6個月
pH計的維護:電極外表的定期清洗;
電極敏感性檢測及極性恢復。
凈化工作臺的控制
水平流凈化工作臺工作區(qū)域,要求潔凈度為100級??諝獬两?0min,細菌數<1個/皿。垂直流凈化工作臺,細菌數<0.49個/皿.
凈化工作臺運行檢查頻次:1次/月,采用細菌沉降檢測。
凈化工作臺高效過濾膜一般為一年更換一次,并同時進行粒子與細菌沉降檢測。
紫外線燈的控制
檢測方法:儀器測試法和生物測試法。
前者是通過專用儀器檢測紫外燈管發(fā)射的紫外光強度。國家消毒技術規(guī)范中表明在距離照射源1米處,要求其強度為90 lx。
生物測試法:采用一定的菌培養(yǎng)物,經一定比例稀釋,菌量控制在200-250個/0.5ml,涂布平板在紫外燈光下照射2min,同時設置普通光源的對照組,置37℃培養(yǎng)48h,計算其殺滅率,要求殺滅率達99%。
顯微鏡的控制
顯微鏡應有作業(yè)指導書,日常維護記錄及自校記錄。
顯微鏡應置于無振動、避免灰塵、防潮等要求的環(huán)境。
其它微生物檢測專用儀器的控制
細菌鑒定儀、酶標儀等設備,工作中常用陽性對照檢測其功能的正常性。
儀器的檢定則按檢定或自校作業(yè)指導書進行。
儀器的使用登記、校準計劃、校準記錄等文件存檔。
儀器專人使用,操作者應持證上崗。
五、儀器設備的功能監(jiān)測
高壓滅菌器:定期監(jiān)測(每月一次)
生物指示劑:嗜熱脂肪芽孢桿菌
化學指示劑:變色的指示帶
培養(yǎng)箱、冰箱、水浴箱:
每日早、晚兩次溫度觀測,繪制溫度曲線圖
五、儀器設備的功能監(jiān)測
厭氧培養(yǎng)裝置:
化學標記: 美藍
生物學指標:銅綠假單胞菌
CO2培養(yǎng)箱 :
每天檢查箱內的CO2含量
五、儀器設備的功能監(jiān)測
生物安全柜:
定期更換濾網,紫外線每3月檢查1次
微生物鑒定儀
及時更新軟件
每批號鑒定卡用標準菌株測定
五、儀器設備的功能監(jiān)測
六、培養(yǎng)基質量控制
培養(yǎng)基的有效性試驗
每一批新制或新購的培養(yǎng)基,使用前均須取標準菌株試驗.
培養(yǎng)基的試驗結果需要加以記錄,項目包括試驗日期、試驗結果以及實驗者的簽名等。
培養(yǎng)基質量控制
培養(yǎng)基的量:
平板培養(yǎng)基的厚度一般為3mm
(90mm平皿+15-20ml培養(yǎng)基)
斜面不超過試管的2/3
常用培養(yǎng)基的質量控制 (一)
檢驗項目與方法:物理、化學及生物學指標鑒定
A:感官測定,檢查其顏色與透明度,培養(yǎng)基應澄清,無渾濁。
B:PH測定,按各種培養(yǎng)基要求的PH±0.2。
C:生物學指標檢定,無菌實驗、被檢培養(yǎng)基相應細菌生長率測試;菌落大小及特征的檢測。
常用培養(yǎng)基的質量控制 (一)
無菌試驗:
每批配好的培養(yǎng)基須進行無菌試驗
隨機選取5%-10%的量,如果配制大量的培養(yǎng)基,則任意選取10個平板或管裝培養(yǎng)基,35℃溫度下過夜培養(yǎng),證明無菌生長為合格
常用培養(yǎng)基的質量控制 (二)
生長率測試:適用于液體和固體培養(yǎng)基:將菌培養(yǎng)液,用生理鹽水做倍比稀釋,取合適稀釋度進行平板計數,同時以新鮮配制的國標培養(yǎng)基進行對照。
常用培養(yǎng)基的質量控制 (三)
菌落大小測試:劃線分離測試菌,取10個菌落測量直徑大小,其直徑均值與新鮮配制的國標培養(yǎng)基無統(tǒng)計學差異。
常用培養(yǎng)基檢定用標準菌株
常用培養(yǎng)基檢定用標準菌株
培養(yǎng)基保存環(huán)境
制成的培養(yǎng)基保存環(huán)境為4℃冰箱,如制成平板則用塑料袋包裝置冰箱保存,
干燥培養(yǎng)基干粉含有活性物質或遇熱易分解的物質應仔細查看存放條件,多數也須放在2-8 ℃條件保存。
含有高濃度膽鹽的培養(yǎng)基存放于10-15 ℃。
培養(yǎng)基配制的質量控制
培養(yǎng)基的制作過程必須統(tǒng)一
培養(yǎng)基或添加劑的劑量、pH值、高溫滅菌的時間或溫度,都需遵照規(guī)定
培養(yǎng)基名稱、本批配制量、配方、配制日期和配制人員姓名都必須詳細記錄
培養(yǎng)基制備控制程序
培養(yǎng)基配制所用的儀器設備必須經過相應的鑒定 。
配制培養(yǎng)基所用的用具及容器必須是清潔或是滅菌的。
培養(yǎng)基的配制程序(一)
不同的培養(yǎng)基配制時注意各類成分的用途。
對于干燥培養(yǎng)基配制,同樣需要進行PH測驗。
培養(yǎng)基的配制程序(二)
配制好的培養(yǎng)基(尤其是糖發(fā)酵管)不宜久放。因為培養(yǎng)基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使培養(yǎng)基變酸,從而影響細菌的生長。
培養(yǎng)基中的抑制劑及指示劑一定要精確稱量。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染色液的質量控制
染色液要標明配制或購入日期,選用適當的標準菌株作陽性及陰性對照鑒定。
革蘭氏染色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制備濃菌懸液進行質量控制,每次質控與標本檢測同步進行。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各種染色液的監(jiān)控菌株
染色液 陽性對照菌 陰性對照菌 監(jiān)控頻度
革蘭染色液 金黃色葡萄球菌 大腸埃希菌 每天
抗酸染色液 結核分枝桿菌 每次
異染顆粒染色液 白喉棒狀桿菌 每次
莢膜染色液 肺炎克雷伯菌 每批
鞭毛染色液 普通變形桿菌 福氏志賀菌 每次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試劑的質量控制
各類試劑,在配制或購入后均應進行“有效”試驗,用已知陽性及陰性菌株進行試驗
試劑須根據標示配制,適當儲存
對較穩(wěn)定的試劑如靛基質試劑應在配制時及每周予以檢測,凡不穩(wěn)定的試劑每天使用時均應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診斷血清的質量控制
購入的沙門菌屬、志賀菌屬、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診斷血清必須立即記錄其購入日期、觀察透明度、色彩有無變化和是否有沉淀物,然后置4℃冰箱保存
使用前應注意檢查診斷血清的批號、有效期,如發(fā)現渾濁或有絮狀沉淀物時,很可能系污染所致,不能再繼續(xù)使用
七、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控
診斷血清的質量控制
使用前應以陽性及陰性菌株進行檢測,觀察其效價及特異性
不得將診斷血清置室溫保存,各種診斷血清均應置冰箱中4℃保存
每月用標準菌株進行一次測定
八、檢驗過程的質量控制
檢測質量保證
定期使用有證標準物質和次級標準物質(參考物質)進行內部質量控制。
參加實驗室間的比對或能力驗證
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進行重復檢測
對留存的樣品進行再檢測。
重復計數要求
菌落計數精密度控制直接計數,選擇同一標本,要求檢驗人員進行菌落計數。
自身同一平皿重復計數誤差應小于7.7%
實驗人員之間同一平皿重復計數誤差±18 .2%
自身同一梯度平行加樣兩皿間相對誤差小于7.7%
實驗人員之間同一梯度計數誤差±18 .2%
不同梯度間菌落計數最終誤差小于7.7%
菌種鑒定質控
菌種鑒定質控要求,對所給的微生物菌種,按有關的方法及指標進行生化、血清等方面的鑒定。
鑒定質量評價:鑒定程序是否正確;鑒定方法是否正確;具體操作技術是否熟練,結果報告是否正確。
內部質量控制的推薦頻率
菌落計數精密度控制: 1次/3月;
菌種鑒定控制: 1次/半年或1年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標準菌株要求
必須是形態(tài)、染色反應、生理生化及血清學特性典型而穩(wěn)定的菌株
實驗結果重復性好,極少發(fā)生變異
國際社會認可
來源于專門機構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標準菌株來源
美國典型菌種保藏中心ATCC
衛(wèi)生部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菌種保藏中心
國家醫(yī)學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標準菌株的保存方法
冷凍干燥法:
最理想的保存方法,不改變菌種性狀,保存時間長
手續(xù)繁瑣,需專門的冷凍干燥設備
菌種保存中心均采用此法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標準菌株的保存方法
冰凍保存法:
此法較簡單,將細菌混懸于脫纖維羊血或脫脂牛奶中,置液氮或-20℃冰箱保存
但細菌經多次轉種,性狀可能發(fā)生變異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標準菌株的保存方法
培養(yǎng)基保存法:最簡易方便的方法,適用于大多數實驗室
(1)普通瓊脂斜面保存法:適于一般細菌的保存,置4℃冰箱可保存1個月。
(2)血瓊脂斜面保存法:適于鏈球菌,可半月轉種一次。
(3)半固體穿刺法:穿刺培養(yǎng)基并加液體石蠟,置4℃冰箱可保存3-6個月,適用于腸桿菌科細菌。
九、標準菌株的來源和保存
食品微生物檢驗實驗室必備質控菌株:
大腸埃希菌 ATCC25922
大腸埃希菌 ATCC35218
銅綠假單胞菌 ATCC27853
金黃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
糞腸球菌 ATCC29212
十、實驗室安全防護
培訓與告之
警示標志
防止空氣污染
有毒有害物防護
消除污染和廢物的處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室間質量評價
室間質量評價
室間質量評價是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驗室應參加外部的質量控制活動,對其開展的每一項檢測均應參加相應的室間質量控制。
室間質量評價
室間質量控制的一般性檢查項目
1、儀器設備的操作書,使用、保養(yǎng)、維修記錄。
2、培養(yǎng)基和試劑的配制記錄、培養(yǎng)基的保存方法、滅菌質 量、有效期。
3、室內全面質量控制的建立,工作人員熟練程度的考核和盲樣試驗的進行情況,檢驗操作手冊及操作規(guī)范性
室間質量評價
熟練程度的考核
用模擬食品標本做質量評價是目前國內外廣泛采用的方法,主要評價實驗室在病原菌的分離、鑒定試驗等方面的工作情況。
室間質量評價
熟練程度的考核
由質控管理機構發(fā)放模擬標本或菌種,實驗室按照日常的操作方法進行相應的分離鑒定試驗。實驗室完成鑒定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結果反饋至參考實驗室,進行評價。
室間質量評價
質控結果的分析與評價
質控管理機構對每次質控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將每一實驗室的結果與標準進行比較和統(tǒng)計分析,發(fā)回評估報告。
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ppt)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管理工具分類
ISO認證課程講義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規(guī)條例營銷資料方案報告說明標準管理戰(zhàn)略商業(yè)計劃書市場分析戰(zhàn)略經營策劃方案培訓講義企業(yè)上市采購物流電子商務質量管理企業(yè)名錄生產管理金融知識電子書客戶管理企業(yè)文化報告論文項目管理財務資料固定資產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資料面試招聘人才測評崗位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KPI績效指標勞資關系薪酬激勵人力資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資表格薪資制度招聘面試表格崗位分析員工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入職指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培訓績效管理方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績效考核表格人力資源規(guī)劃安全管理制度經營管理制度組織機構管理辦公總務管理財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代理連鎖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廣告策劃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進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咨詢診斷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員工培訓制度辦公室制度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培訓績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薦
- 1(QP-01)文件和質量記錄 150
- 2質量管理學(ppt) 195
- 3質量管理崗職位說明書(doc 414
- 4質量文件管理崗職位說明書(d 165
- 5質量體系主管崗職位說明書(d 250
- 6某科技公司產品防護控制程序( 163
- 7制程別統(tǒng)計分析表(doc) 282
- 8問題改善步驟(doc) 215
- 9顧客投訴處理程序.doc 190
下載排行
- 1社會保障基礎知識(ppt) 16695
- 2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專員崗位職責 16695
- 4品管部崗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6695
- 5員工守則 16695
- 6軟件驗收報告 16695
- 7問卷調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資發(fā)放明細表 16695
- 9文件簽收單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