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拯救房地產商?

 作者:仲志遠    268

地產招致的金融風險仍舊單一地擠壓著各個商業(yè)銀行,愈來愈見負荷之重,一旦風吹草動,銀行隨時都有被房地產商拖入絕境的可能,即使央行高官也不再對此諱言。央行“121文件”的本意是化解房地產業(yè)施加的金融風險,但時至今日已有兩年之久,收效甚微,累積在銀行的壓力依然高達75%。
可見,開發(fā)貸款、土地儲備貸款、個人住房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等數(shù)條繩索就勒在房地產商的脖子上。過分依賴銀行,一再哄抬房價,妄圖永享暴利……房地產商已經失去人民的信任而四處尋覓融資渠道,信托融資一度被視為緩解資金壓力的泄洪口,甚至視之為“救命稻草”。
信托計劃就在“121文件”之后紛紛露面,甚至“井噴”上市;而銀行微薄的利率以及利息稅的征收也迫使居民將閑余資金投入其中。不過,樓市銷售除了還可見到投機炒作者的身影,一般居民多半持幣觀望,資金回籠速度因此大大減緩,信托融資無法及時還款,金融風險再度聚積,并向社會擴散。銀監(jiān)會出臺“212文件”,以三條“鐵律”提高門檻,杜絕信托公司泛濫。
“121文件”將銀行放貸嚴格設限,“212文件”使地產信托的門檻與之等量齊觀,雙管齊下,房地產商立刻捉襟見肘,陷入了四面楚歌,甚至無法突圍。在北京“2005年中國地產金融年會”上,房地產商蜂擁而至、失望而歸,此情此景足以說明其融資的困窘并非虛言。
不容置疑,房地產金融風險的潛在推動者仍然是地方政府,可資印證的是,央行推出取消期房預售制度后,極力反對的聲音首先就來自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使民眾感覺到其中的吊詭,而且政府部門的聯(lián)合統(tǒng)計報告仍然不遺余力地發(fā)布房價上漲的消息。平心而論,一個閱世深徹的人并不難揣摩其背后的玄機,細加分析即可洞悉其用心,幸虧人民對統(tǒng)計數(shù)據的公信力已經有了相當?shù)拿庖邫C能。
房地產商仍在央行與銀監(jiān)會的兩個文件之間困獸猶斗,而海外房地產基金似乎特別青睞高端物業(yè),其中的曖昧耐人回味。既可以回避自己炒作內地樓市的惡名,又在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推波助瀾;國家發(fā)改委價格監(jiān)測中心警告說,投機資金仍然滯留于房地產市場,并在不同城市、不同投資方式中變換方向,攪動風浪。
現(xiàn)實如此,無論房地產業(yè)究竟有無泡沫,以及泡沫究竟有多大,似乎都已經正在接近它破滅的臨界點;無論地方政府、“經濟學家”、金融中介甚至媒體記者是否還在為房地產商賣力鼓吹,抑或蓄意托市,房地產商自身都已騎虎難下,扛不住來自銀行催貸與信托危機的雙重擠壓,上海部分樓市降價、脫手變現(xiàn)就證實了這一點。
為抬高房價而鼓噪,為海外基金而吶喊,為房地產商搖唇鼓舌的眾多槍手恐怕難以推脫自己助紂為虐的責任。盡管如此,房地產商尚未從銀行圍追堵截的壓力中突圍,又掉進了房地產基金布設的陷阱。即使投資基金以及其他融資中介已經為房地產業(yè)打開方便之門,只要房價一天不降,房地產商仍然進退維谷。很顯然,能夠解救他們的只有他們自己。
 房地產商 地產商 房地產 房地 拯救 地產

擴展閱讀

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的發(fā)展,我國總體經濟和人民生活(包括居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與其它行業(yè)比,目前國內在房地產金融包括房地產企業(yè)融資方面的實踐和研究都顯得較緩慢,包括很少有可操作和突破性的研究;譬如

  作者:張健詳情


過幾天我的老同學和老朋友,戴維amp;dot;希金(David Higgins)教授在繁忙的工作中,安排幾天時間來上海著名大學授課和上海歐美同學會做講座。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戴維amp;dot;希金

  作者:張健詳情


無論我在房地產總裁班和MBA班講課還是業(yè)內朋友見面,總有人會問“張老師,我現(xiàn)在急缺幾千萬(或幾個億),能否幫忙融資?”當然我會非常樂意幫助,也有許多成功的案例。與此同時,我也一直認為房地產企業(yè)融資是戰(zhàn)

  作者:張健詳情


我們知道房地產業(yè)對中國內地來說,是一個新興的行業(yè)。在最近十幾年的發(fā)展中,它對國家經濟,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有目共睹。但同時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并對我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這些問題包括房產價格

  作者:張健詳情


房地產典當是房地產權利特有的一種流通方式,它是指房地產權利人,即出典人在一定期限內,將其所有的房地產,以一定典價將權利過渡給承典人的行為。房地產設典的權利為房屋所有權。已經商務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并經

  作者:張健詳情


房地產企業(yè)融資不論是房地產公司融資和房地產項目融資,資金渠道可以有很多,但是資金性質無非兩類,即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不能簡單籠統(tǒng)說拿一種方式更好,只能說哪一種方式更適合與企業(yè)目前和將來的發(fā)展;有時企業(yè)

  作者:張健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