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融資成本將拖累中國經濟

 作者:文顯堂    321

目前,中國的融資成本平均在20%以上,最高達50%。這種與高利貸沒有什么區(qū)別的融資成本,最終將以引發(fā)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一直以來,我們只注意了中小微企業(yè)融資難問題,而對于高成本融資的問題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尤其是當前有兩種跡象值得我們高度注意。一方面,在實體經濟并不景氣的情況下,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利潤卻很高,弄得銀行行長都說有點“不好意思”了。實際上,這種“不好意思”里面,就透露出了高成本融資的風險。另一方面,民間高利貸的瘋狂,讓跑路和跳樓事件頻繁發(fā)生,尤其是一些小額貸款公司目前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這些現象透露出的信息,反映的是高成本融資導致整體經濟風險在加大。

誰都知道,在中國除了壟斷行業(yè)、被熱炒的房地產業(yè)以及稀缺資源類的企業(yè)能夠有高達20%以上的利潤,其它行業(yè)的企業(yè)幾乎不可能有這樣的利潤空間,因為在中國還沒有能力產生像蘋果、微軟這樣的能創(chuàng)造高額利潤的公司。既然明明知道一般企業(yè)不可能創(chuàng)造那么高的利潤,也不可能承受高成本的融資,可融資成本為什么還那么高?說到底還是供需矛盾沒有解決。投融資本質上就是一種買賣關系,而融資成本則是資金所有權與資金使用權分離的產物,這就決定了企業(yè)融資是一種市場交易行為,有交易就會有交易費用,資金使用者為了能夠獲得資金使用權,就必須支付相關的費用。但由于中國金融的壟斷性質,盡管整個社會資本充余,而資金卻總是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賭博式的投融資在不斷進行。企業(yè)為了解一時的資金饑渴,卻不能對高成本融資說不,饑不擇食地冒著巨大風險去融資。金融機構以為有了足夠的抵押就萬事大吉。其實,這都是不計后果的投融資交易活動,當因融資成本過高而引發(fā)系統性風險的時候,什么抵押都不管用,而高成本融資則最容易引發(fā)系統性的風險,不僅會導致企業(yè)喪失還款能力,而且還會導致資產價格暴跌,陷入惡性循環(huán)狀態(tài)。

毫無疑問,高成本融資是影響整體經濟發(fā)展的一劑漫性毒藥,最終會拖垮經濟。因此,不僅要解決融資難的問題,而且還要解決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但要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關鍵在金融業(yè)的改革,其中包括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否則,融資成本無法降到合理水平。

 中國經濟 拖累 融資 成本 經濟 中國

擴展閱讀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導師在蘇州主講第24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集集團、中鹽集團、中國建材、花園集團、深南電路、中原證券、空軍裝備5720等多家大型企業(yè)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4年9月9日–10日,姜上泉導師在中國郵政集團重慶公司訓練輔導降本增效系統。重慶郵政90多位財經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輔導。2天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針對郵政速運的經營特點,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五階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導師在北京主講第244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建材、宇通客車、建龍集團、中國鐵路物資股份、中國遠大集團、中航物資裝備等多家500強企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4年8月15日—8月17日,姜上泉導師在武夷山主講第243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75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經管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系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4年6月13日—6月15日,姜上泉導師在廣州主講第238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平安、科達股份、溫氏集團、東凌集團、德聯集團、德賽科技股份、三七互娛網絡科技、湖南郴電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4年5月24日—5月26日,姜上泉導師在泉州主講第23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36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中高層經管人員參加了3天2夜《利潤空間—降本

  作者:姜上泉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