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考核的三個導向

 作者:潘文富    268

為什么要考核員工?

1, 考核的方向,即是員工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2, 人沒有那么自覺,需要通過考核指標來約束或是督促員工。

3, 建立一定的公平機制,大家基于一個共同的考核標準,來核算每個人的工作價值和收益。

4, 明確考核的正面導向作用,不然的話,員工往往會認為,老板搞這些考核出來,就是在想方設法找理由扣員工的錢。

5, 大道理就說這么幾點,在具體的考核體系設計時,主要有這三種導向:

一、以員工的工作付出或是成果為導向

以為公司創(chuàng)造價值為導向,以員工的實際工作量,或是工作成果為核算標尺。

站在老板的角度,這種考核導向很好,原理也簡單,員工為工作創(chuàng)造效益,公司通過考核來計算員工的付出,很公平,多勞多得,這不就是共贏嘛。

客觀的來說,這種考核導向,核心是先要看員工為公司做出了多少貢獻,帶來了多少價值收益,以這個結果為基準,然后老板再來進行核算和利益分配。也就是說,員工的所有工作價值,都是為了給公司創(chuàng)造利益,當然,這也沒錯,不然老板要員工干嘛?當個祖宗供起來?

這種考核模式,比較合適管理體系較為健全,公司各崗位分工清晰,各崗位各部門各系統(tǒng)之間都能具備一定的橫向支持能力,員工對公司的信譽認可度高,且公司歷史遺留問題少的情況下。

同時,以員工為公司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為考核導向,實質上是由老板在把控,在面上,則盡量不要過于體現(xiàn)出這是老板單方面的意志,更多應納入一些老板與員工的協(xié)商機制,最終出臺的考核制度,要體現(xiàn)出這是老板和員工共同協(xié)商的結果。同時,這些考核標尺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每年應根據情況進行增補和完善。

二、以員工的標準化執(zhí)行能力為導向

在管理體系較為健全的公司,員工只要能找既定的標準和流程來執(zhí)行工作就行了,這個就是過程,可以不用對結果負責,只要對工作過程負責即可。諸如業(yè)務人員按照既定標準,做好對終端店的檔案,拜訪,陳列,生動化,客情等工作,就是做好過程工作。

客觀的來說,員工只要把這些過程做好,結果一般不會差到那里去,很多時候,員工的業(yè)績差,就是因為沒有做好相關的過程工作,雖然有些公司也會涉及到對執(zhí)行過程的考核,但權重較小,更多還是對結果進行考核,員工也是更多把心思放在結果上,對過程不會那么重視。

較為理想的狀態(tài),是員工即對過程負責,也對結果負責,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若是員工有這個意識和執(zhí)行能力,早自己當老板了。

考核員工對當前既定標準的執(zhí)行能力,反過來也是在倒逼老板不斷的加強標準化建設,形成過程與結果之間的有效結合。再有,這種考核方式,比較適合新員工剛入職的階段,先不用急于出業(yè)績,能學習并按照既定標準做事即可。這過程若是都做不好,未來的業(yè)績質量如何保證?

三、以員工的個人成長為導向

   無論是以過程還是以結果來考核員工,都是強調員工對公司的貢獻,先滿足公司的利益需求,再來考慮員工個人的收益。

也可考慮換一種思路,即是回避公司利益,而是以員工的個人成長為考核標尺,諸如針對員工的工作能力,學習成績,工作態(tài)度,客戶的評價,創(chuàng)新意識等方面設定考核標尺。

這樣的考核導向,目的在于推動員工的個人成長,提升員工的個人身價,也是先著手解決員工的個人工作能力問題,同時,這也是有效建立起員工對公司的正面認知。正常的員工,對自己負責的員工,對這種關心自身能力的考核方式,接受度應該是較高的,若是這種考核模式都存在抵觸情緒,那么這個員工也就沒有培養(yǎng)價值了。


潘文富
潘文富潘文富,管理資源網專欄人物,經銷商課題研究者 國資委商業(yè)技能鑒定中心《經銷商管理師》《賣場管理師》職業(yè)標準起草人 《經銷商經管技術交流》雜志主編
 經銷商 薪酬考核 員工考核

擴展閱讀

對于經銷商來說,基于產品經銷來賺差價,目前還是主要的盈利模式。這賣產品是通過終端售點來實現(xiàn)的,終端數(shù)量決定了經銷商的銷售業(yè)績,而終端質量則是決定了經銷商的利潤??偠灾K端售點,就是經銷商吃飯的本錢

  作者:潘文富詳情


幾乎沒哪個廠家的經銷商群體是整齊劃一的,幾百個經銷商就是幾百種樣子,各經銷商的規(guī)模、實力、發(fā)展取向、管理能力、經營水平等指標千差萬別。這也是經銷商管理難的原因之一,一套管理體系,很難包容花色各異的經銷

  作者:潘文富詳情


早期的經銷商幾乎都是產品驅動,運營方式就是賣貨,盈利方式就是靠賣貨賺差價,然后就是多賣貨,賣名牌貨,賣新產品,賣高端品。理論上來說,終端覆蓋率越高,陳列做得越好,促銷活動持續(xù)不斷,貨就賣得越多,錢就賺

  作者:潘文富詳情


以前就是簡單的培訓,后來叫增值服務,現(xiàn)在又叫賦能,就是廠家在技術層面對經銷商有些幫助,主要也就是上上課,提供些系統(tǒng)工具,參觀些市場。單次搞的叫論壇,多搞幾次就叫商學院了,再大點就叫戰(zhàn)略伙伴陪跑項目。這

  作者:潘文富詳情


與對外銷售工作相配套的,是內部的銷售管理。銷售管理主要也就是記錄、轉交、匯總、分析這幾大功能,業(yè)務量不大的時候,簡單的手抄單,紙面賬,面對面溝通,微信短信等措施也行,甚至靠記性也行。但業(yè)務量放大之后,

  作者:潘文富詳情


關于經銷商的選品問題,先說兩點:1.選品時不要當戀愛腦,老板自己主觀上喜歡,覺得一定好賣的,就認為業(yè)務團隊、終端、消費者都能接受。2.不要抱著養(yǎng)兒防老的思路,認為兒子越多,自己的晚年越有保障,孩子沒有

  作者:潘文富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我要發(fā)布需求,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