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與人文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

 作者:胡守鈞    180

上古時代,人類的知識渾然一體,哲學、科學、宗教、巫術、藝術難分彼此,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共同的起源。后來學科出現(xiàn)分化,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野逐漸清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慢慢形成各自特性。但是,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彼此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相互影響,從來沒有停止。雖然知識分化了,然而世界一體,社會一體,人也是一體的,因此,各種學科間,不同文化間,永遠存在互動。

一、“科學-人文”文化的分裂與對峙
斯諾的講演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半個世紀。半個世紀后的今天,斯諾講演引發(fā)的辯論似乎遠未結束,某些地方甚至愈演愈烈。

1959年5月7日下午,英國小說家、科學家C·P·斯諾在劍橋大學作了《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的講演,將自己3年前發(fā)表在《新政治家》雜志上的《兩種文化》作了擴充和淋漓盡致的發(fā)揮,進一步表達了對“兩種文化”——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日益分裂和對峙的極度擔憂。
斯諾在講演中說:“我相信整個西方社會的知識生活日益被分化為兩極群體。”“文學知識分子在一極,而在另一極是科學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數(shù)學家和物理學家。在這兩極之間是一條充滿互不理解的鴻溝,有時(特別是在年輕人中)是敵意和不喜歡,但大多數(shù)是由于缺乏了解。他們互相對對方存有偏見。他們的態(tài)度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即使在感情層面上也找不到共同之處。非科學家大都認為科學家傲慢和愛吹牛。”“非科學家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印象,那就是科學家是膚淺的樂觀主義者,他們不知道人類的狀況。而另一方面,科學家認為文學知識分子完全缺乏遠見,尤其是不關心他們的同胞,在深層次上是反知識的,并且極力想把藝術和思想限制在有限的時空,如此等等。任何一個稍會咒罵的人都會在背后說出對方的一大堆壞話。雖然雙方所說的話中有一些并不是沒有根據(jù),但這些話卻是具有破壞力的。絕大多數(shù)想法是源于相互的不了解,而這是很危險的。”“實際上,科學家和非科學家間的隔閡在年輕人中比30年前還難溝通。雖然30年前兩種文化之間已停止對話,但至少他們隔著這條鴻溝還向對方維持一種生硬的微笑?,F(xiàn)在連這種禮貌也沒有了,彼此間的不滿情緒全都寫在臉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斯諾的這次講演,在科學界、人文學界乃至全世界,引發(fā)了形形色色的爭論,諸家評說相互激蕩。在他去世多年后,劍橋大學知識史教授斯蒂芬·科里尼,對這場引起轟動效應的講演作了頗有歷史感的評論,說斯諾至少做成了三件事:“第一,他像發(fā)射導彈一樣發(fā)射出一個詞,不,應該說是一個‘概念’,從此不可阻擋地在國際間傳播開來;第二,他闡述了一個問題(后來化成為若干問題),現(xiàn)代社會里任何有頭腦的觀察家都不能回避;第三,他引發(fā)一場爭論,其范圍之廣、持續(xù)時間之長、程度之激烈,可以說都異乎尋常。”斯諾的講演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半個世紀。半個世紀后的今天,斯諾講演引發(fā)的辯論似乎遠未結束,某些地方甚至愈演愈烈。
那么,究竟如何化解兩種文化的分裂與對峙?
首先,不可用科學文化統(tǒng)一人文文化,搞科學“霸權主義”。因為,人文文化的價值是科學所根本無法替代的。哪門科學能解決信仰問題?哪門科學能處理情感糾紛?其次,也不可用人文文化統(tǒng)一科學文化,搞人文“霸權主義”??茖W文化的價值也是人文文化無法替代的。哪種人文理論能制造飛機火車?哪種人文學說能進行心臟搭橋?那么,可否用第三種文化來統(tǒng)一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1964年,斯諾在《再看兩種文化》一文中預言第三種文化將會出現(xiàn):“說第三種文化已經(jīng)存在可能為時過早。但我現(xiàn)在確信它將到來。當它來的時候,一些交流的困難將最終被軟化,因為這一文化為了能發(fā)揮作用必須要說科學術語。”多年來,有些學者致力于構建第三種文化,至今依然沒有取得值得重視的成果,更遑論統(tǒng)一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了。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各有不同的視角、方法和語言,統(tǒng)一起來談何容易?“第三種文化”說,或許只是無法實現(xiàn)的美好愿望。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對于人類生存發(fā)展皆有不可替代的價值。首先必須承認,兩種文化各自獨立存在,然后設法溝通,方能有利于化解兩者之間的分裂與對峙。人類文化門類龐雜,學科繁多:數(shù)、理、化、天、地、生、醫(yī)、工、農、文、史、哲、政、經(jīng)、法,還有邏輯學、音樂、繪畫、電影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不能要求科學家精通人文知識,也不能要求人文學者精通科學知識,更不能要求青年人同時精通科學與人文,因為很難做到這些。怎樣溝通兩種文化?科學文化門類繁多,其共同精髓是科學精神;人文文化門類繁多,其共同精髓是人文精神。如果設法使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適當對接和兼容,就能架起溝通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橋梁。因此,為了化解兩種文化的分裂與對峙,促進人類社會健康發(fā)展,科學家不僅要堅持科學精神,還要理解人文精神;人文學者不僅要堅持人文精神,還要理解科學精神。在社會生活中,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化傳播中,必須同時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求真”是科學精神的內核
科學總是革命的和非正統(tǒng)的,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學在睡大覺的時候才不如此。每一次科學革命都迫使科學界推翻一種盛極一時的科學理論,以支持另一種與之不相容的理論。

什么是科學精神?所謂科學精神,當然不是那些具體的科學原理定律,而是指科學所具有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科學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生命線。漫長的歲月里,人類不斷使用新方法去探索世界,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揭示世界,同時也在創(chuàng)造科學精神??茖W精神的核心是“求真”:人類應該如何認識自然、人化自然以及人自身?如何利用和保護自然?科學精神內涵豐富,舉其大要有:
——相信世界在本質上是有序的,有一定結構,遵行一定運行規(guī)則。相信世界的本質是可認識的,反對不可知論。愛因斯坦說:“相信世界在本質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認識的這一信念,是一切科學工作的基礎。”
——認為理論是人的思想的自由創(chuàng)造,不能從感覺經(jīng)驗中歸納得到。反過來,更不能從理論歸納或演繹出經(jīng)驗世界。理論不等于世界,反對任何形式的教條主義,不承認絕對真理。理論與世界有一定的同構度(即相對真理),反對任何形式的相對主義。學術的進化,也就是用同構度高的理論取代同構度低的理論。
——具有經(jīng)驗實證傳統(tǒng)。凡是科學理論,皆應具有可否證性,或叫可檢驗性,不然,就不屬于科學理論。理論必須由實踐來檢驗,憑借觀察、實驗來鑒別。伽利略說:“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普朗克說:“物理定律不能單靠‘思維’來獲得,還應致力于觀察和實驗。”
——具有邏輯分析傳統(tǒng)。理論必須力求概念明確,推導合理,不可自相矛盾,具有相對的內在完備性。愛因斯坦說:“西方科學的發(fā)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fā)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德幾何中),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關系。”
——提倡創(chuàng)新。科學不斷發(fā)現(xiàn)新領域,不斷產生新觀點、新理論,一部科學發(fā)展史就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歷史。薩頓說:“科學總是革命的和非正統(tǒng)的;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學在睡大覺的時候才不如此。”庫恩對科學革命作了深入研究:“每一次科學革命都迫使科學界推翻一種盛極一時的科學理論,以支持另一種與之不相容的理論。”
——獨立精神。思想自由,學術獨立。倫琴說:“科學家最大的快樂是,無論對什么問題都不拘泥于偏見,自由自在地進行研究。”愛因斯坦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chuàng)造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fā)展就不可能想象。”
——提倡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科學精神不僅是科學技術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生命線,而且是人類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原則。如果背離科學精神,必然會釀成悲劇。
為什么有的人會相信神漢巫婆,拒絕醫(yī)生治療,而導致病兒死亡?為什么有的地方“陰婚”現(xiàn)象死灰復燃?為什么有的人會相信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為什么有人將庸醫(yī)頂禮膜拜為無所不能的神醫(yī)?為什么人們會相信“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為什么有的人還用科學為這個“神話”護法?為什么有的河流會變臭,有的青山變成禿嶺,有的草原變成沙漠?為什么有人深信傳銷暴富的鬼話?為什么有人輕信高回報集資的騙局?
這些悲劇的發(fā)生,除其他因素外,缺乏起碼的科學精神,難道不是重要的原因嗎?除了愚昧,還有什么?

三、“崇善尚美”是人文精神的本質
人類不斷創(chuàng)造人文文化,同時也在創(chuàng)造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不僅是人文文化的生命線,而且是人類社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如果缺失人文精神,必然釀成悲劇。

什么是人文精神?所謂人文精神,當然不是那些具體的人文文化知識,而是指人文文化所具有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人文文化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生命線。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人類不斷創(chuàng)造人文文化,同時也在創(chuàng)造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崇善”“尚美”:人類應如何認識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如何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如何認識人的精神需求?人類應當構建怎樣的精神世界?人文精神內涵豐富,舉其大要有:
——自由平等精神。自由是每個人的神圣權利。法國思想家皮埃爾·勒魯說:“平等是一項神圣的法律,一項先于其他一切法律的法律,一項派生其他法律的法律。”
——民主精神。為了防止一個人的自由對另一個人自由的侵害,保證每個人在合理的度之內的自由,必須建立民主制度。“一切有權力的人都會濫用權力,這是個萬古不易的經(jīng)驗,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孟德斯鳩)
——契約精神。人之交往多是權利與義務的對稱關系,以義務交換權利,一方的權利是另一方的義務。任何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利,又要承擔義務,講誠信。不盡義務,哪來權利?不講誠信,何來交換?
——寬容精神。人人生而不同,經(jīng)歷有異,自會有不同想法、觀點、性格和習慣。要寬待他人。是非應該爭論,學術可以討論。“寬容即允許別人自由行動或判斷;耐心而毫無偏見地容忍與自己的觀點或公認的觀點不一致的意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提倡兼愛。愛他人,特別要愛弱者。墨子主張兼愛:“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當兼相愛,交相利,此圣王治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為也。”托馬斯·莫爾說:“妨礙他人的快樂,以力圖取得自己的快樂,這是不公平的。反之,犧牲自己的所得,以成全別人的所得,這就盡到了博愛人類同情人類的義務。”
——提倡終極關懷??鬃诱f:“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保羅·蒂里希說:“我們說必須的:這是我所能給出的最初的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最后的回答,就是要終極地、無條件地、無限地關切。”
——提倡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文精神不僅是人文文化的生命線,而且是人類社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如果缺失人文精神,必然釀成悲劇。
為什么會有種族歧視、性別歧視、職業(yè)歧視?
如果患者沒交押金,為什么有的醫(yī)院見死不救?救死扶傷的醫(yī)德何在?
為什么有的礦主明知安全設備存在問題還違法采煤,導致嚴重礦難?
為什么有人濫用公共權力,以權謀私?為什么“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屢禁不止?
為什么有毒食品、假藥、假酒屢禁不止?
為什么虐待老人、婦女、兒童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為什么有人數(shù)典忘祖?
為什么有人破壞古建筑,踐踏城市文脈?
這些悲劇的發(fā)生,除其他因素外,人文精神缺失,是重要原因。在這些人心中,哪里還有什么人文精神?

四、張開人類文明的兩翼
如果將人類文明比作一只迎著歷史長空翱翔的大鵬,那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無疑就是文明的雙翼,同根同源,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上古時代,人類的知識渾然一體,哲學、科學、宗教、巫術、藝術難分彼此,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共同的起源。后來學科出現(xiàn)分化,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野逐漸清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慢慢形成各自特性。但是,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彼此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相互影響,從來沒有停止。雖然知識分化了,然而世界一體,社會一體,人也是一體的,因此,各種學科間,不同文化間,永遠存在互動。先說科學的人文文化效應:
——伏爾泰、狄德羅、愛爾維修、盧梭、孟德斯鳩等法國啟蒙學者,從牛頓力學得到啟發(fā),提出一系列批判神學教條、反對封建制度、主張人人平等的理論。伏爾泰說:“我們都是牛頓的學生,我們感謝他獨自發(fā)現(xiàn)和證實宇宙的真實體系。”
——斯賓諾莎借用歐幾里得幾何學的公理方法創(chuàng)造自己的哲學,《倫理學》是哲學公理化的典型。
——達爾文《物種的起源》,對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歷史唯物主義發(fā)生過影響。至于進化論對社會學理論的滲透,就不必細說了。
——相對論中時空觀念的革命,對哲學以及許多人文學科引起強烈震動。
——量子力學引發(fā)關于因果律的論戰(zhàn),對人文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論、博弈論成為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等社會科學的重要支撐。
——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對人文文化的影響,更是空前的。
再說人文文化的科學技術效應:
——畢達哥拉斯的哲學(包括數(shù)本原論、數(shù)和諧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天文學家,還影響到數(shù)碼技術。誰也不能說“圖象數(shù)字化”背后,沒有畢達哥拉斯哲學的身影。
——“人文主義是《天體運行論》、《人體結構》和《心血運動論》背景中富有影響的部分。”(狄博斯)
——拉·美特利認為“人是機器”,這種觀念對后來的人體科學、人工智能研究的影響,不可小視。
——達爾文創(chuàng)立進化論時,馬爾薩斯《人口論》激發(fā)他的靈感:“1938年10月,即我開始系統(tǒng)調查的 15個月之后,我偶然閱讀馬爾薩斯《人口論》來消遣。并且由于長期不斷的觀察動物和植物的習性,我已具備很好的條件去體會到處進行著的生存斗爭,所以我立刻覺得在這等環(huán)境下,有利的變異將被保存下來,不利的變異將被消滅,其結果大概就是新種的形成,于是我終于得到了一個工作的理論。”
——愛因斯坦酷愛哲學思考。1902年至1904年間,他與索洛文、哈比西特閱讀和討論過哲學大師們的著作。誰能說愛因斯坦的這段心路歷程,與創(chuàng)立相對論沒有關聯(lián)?
——波爾用陰陽協(xié)調的太極圖來說明互補原理。
——德布羅意創(chuàng)造“物質波”這一新概念,若無詩人的想象力,豈能成功?
如果將人類文明比作一只迎著歷史長空翱翔的大鵬,那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無疑就是文明的雙翼,同根同源,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個人要發(fā)展,必須張開文明的雙翼。缺乏科學精神,或者缺乏人文精神,一個人豈能健康成長?社會要發(fā)展,必須張開文明的雙翼,缺乏科學精神,或者缺乏人文精神,社會豈能健康發(fā)展?人類要發(fā)展,必須張開文明的雙翼,缺乏科學精神,或者缺乏人文精神,人類豈能有光明的未來?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是硬道理”,應該怎樣發(fā)展?必須張開文明的雙翼,同時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繁榮昌盛,健康永續(xù),走向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學習和教育不是人類的專利。動物為了生存也必須學習。與動物界不同,人類的學習和教育需要文本,小學、中學、大學以及其他教育機構,哪里沒有教材、教案?由于文本的雙重作用,如果選錯文本,就會犯錯誤。如果基本觀念錯了,必然造成大悲劇。
正確的做法是,必須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貫穿于國民教育體系的每個階段。要根據(jù)幼兒園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學教育、繼續(xù)教育、特殊教育以及社區(qū)教育不同特點,深入研究,采取相應措施,傳播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怎樣加強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
國民教育,以人為本,必須以對每個人的尊重為核心,在教育中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尊重個性差異,使每個人都能享受人類文明的全面熏陶。教育的宗旨在于傳承知識和鼓勵創(chuàng)新,兩者不可偏廢。必須既能系統(tǒng)地傳授知識,又不抹殺好奇心和封閉心靈中創(chuàng)新的窗口;既能有效地鼓勵創(chuàng)新,又不忽視知識積累和技能訓練。在小學階段要兼顧游戲教育和知識教育,不要片面強調知識而忽視游戲的社會功能。中學階段課程設置,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要并重,不要過早文理分班造成學生知識結構單一,基礎教育應給學生提供全面的知識訓練,為進一步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在大學階段,要兼顧通識教育和專業(yè)教育,通識教育奠定堅實廣博的學術背景,專業(yè)教育開辟攀登學術高峰的通道。在職場教育中,要兼顧職業(yè)教育和興趣教育,避免造成單向度的職業(yè)人。傳授科學知識時,要結合基本概念的演化,闡釋科學精神,在科學實驗中領悟良知。傳授人文知識時,要結合原則與人的發(fā)展,闡釋人文精神,在社會實踐中培養(yǎng)同情心。要營造民主和求是的教學氛圍,鼓勵師生平等互動,注重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有機結合。
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傳什么“道”?各學科各專業(yè),各有其“道”,但是,在學科專業(yè)的“ 道”之上還有“大道”,那就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無論哪個學科,都必須“大道至上”,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當然,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
什么是科學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怎樣同時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如何有效跨越兩種文化之間的鴻溝?這些問題不會有終極答案,正如科學沒有終結,民主不斷演化一樣。今天所說,管中窺豹,一家之言而已。
《系辭》曰:“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怎樣自強不息?愿大家的心靈插上文明的雙翼,自由飛翔!

點評 斯諾活到今天會說什么?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篇講演涉及50年的一個話題。斯諾第一次講演是1959年,那時科學還處于被人文輕視的狀況中,科學技術被認為只類似于工匠們擺弄的玩意兒。這倒很有點像中國古代的情形——工匠階層是根本不能與士大夫們平起平坐的。斯諾是要為科學爭地位,爭名份,要求讓科學能夠和人文平起平坐。他的這種主張,自然在隨后的年代得到科學界的熱烈歡迎。
從那時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50年,斯諾去世(1980年)也快30年了。歷史的鐘擺擺到了另一個極端,情況已經(jīng)大不相同了。斯諾要是在今日的中國,特別是在那些以理工科立身的大學中,我想他恐怕就要做另一個講演了——他會重新為人文爭地位,爭名份,要求讓人文能夠和科學平起平坐。
國內眼下的情形是,這兩種文化不僅沒有在事實上相親相愛,反而在觀念上漸行漸遠。而且有很多人已經(jīng)明顯感覺到,一種文化正在日益侵凌于另一種文化之上。有人甚至擔心,斯諾的《兩種文化》在今天會不會被用來為極端的唯科學主義張目呢?
這里有必要提到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院部主席團前年發(fā)表的《關于科學理念的宣言》,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如下兩點:
一、“從社會倫理和法律的層面規(guī)范科學行為”。按照我們以前的說法,科學是一個盡善盡美的東西,那還用得著規(guī)范嗎?我們只嫌用它用得不夠,為什么還要規(guī)范它?宣言指出,因為有一些科學研究有可能危害社會。
二、“避免將科學知識凌駕于其他知識之上”。以前我們認為科學是最好的知識體系,所以它有權凌駕于其他知識體系之上?,F(xiàn)在我們承認有一些知識體系和科學有著平等地位。在寬容和多元的社會中,大家互相尊重,平等看待各方。
這個宣言代表了中國最高層次的科學家的意見,表明中國科學界高層對發(fā)達國家有關科學的現(xiàn)代思考成果是大膽接納的。
 張力 人文 與人 必要 科學 保持 之間

擴展閱讀

  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的加劇,所有企業(yè)紛紛把企業(yè)培訓放到重要的位置,且不惜血本,花費很多人力物力財力。然而,很多企業(yè)收獲甚微,付出回報不成比例,培訓效果差強人意。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xiàn)象?企業(yè)培訓存

  作者:董栗序詳情


一段時間以來,某些官員的“雷人語錄”頻頻出現(xiàn)于媒體上,強烈沖擊著老百姓的忍耐底線:  “對我的抹黑,就是對西豐的抹黑……”原西豐縣委書記張志國在“西豐人”論壇里發(fā)帖如此說道?!耙郧皼]有網(wǎng)絡的時候多

  作者:陳步峰詳情


《新領袖》雜志總編張祖臺對話陳步峰教授  陳步峰 河北冀州人,陳步峰先生系中國服務文化新科學的開創(chuàng)者。中國企業(yè)文化研究會研究員,中國酒店管理學會副會長,中國現(xiàn)代管理學院研究員,服務文化課題組組長;

  作者:陳步峰詳情


--令國人心寒的黑臉想證明什么?  2014年1月25日,在澳大利亞網(wǎng)球公開賽羅德-拉沃爾球場上,4號種子、去年賽會亞軍李娜直落兩盤,7-6(3)/6-0擊敗斯洛伐克姑娘齊布爾科娃,成功問鼎冠軍

  作者:陳步峰詳情


物業(yè)稅又稱“房產稅”或“地產稅”,主要針對和房產和土地,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繳付一定稅款,稅額隨房產的升值而提高。  我國開征物業(yè)稅對房地產業(yè)來說,應該是個長期利好的消息,它是我國房地產市場長期

  作者:張健詳情


系列專題:向韓非學管理原文: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鳶飛?!蹦釉唬骸安蝗鐬檐囕r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費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遠力多,久于歲數(shù)。今我為鳶,三

  作者:王山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wǎng)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wǎng)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wǎng)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wǎng)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wǎng)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jīng)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wǎng)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