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私募、主權基金推動全球并購

 作者:陸志明    257

 目前我國投身直接并購事業(yè)的產業(yè)私募基金數量極為有限,而作為推動現代產業(yè)發(fā)展重要力量的私募基金,仍徘徊于投機炒作氛圍濃烈的二級市場,未能潛心專注于中國產業(yè)發(fā)展之路。相信國家將會在相關方面給予優(yōu)惠政策,引導國內私募基金走入正規(guī),國內私募基金并購亦能大有作為。

  正如一枚硬幣的兩面,美國經濟的唱衰與美元的持續(xù)貶值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災害性的后果,同時也可能是全球投資者入手美國股權資產的最佳時機。根據彭博社1月初最新公布的數據:2007年第四季度,與美國公司有關的并購交易總額高達2305億美元。而由于美元貶值,海外買家購買美國公司的并購額占其中的46%,為彭博社1998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大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數據并未涵蓋亞洲以及中東一些地區(qū)主權基金所購買的美國銀行業(yè)的股份,而這部分的購買金額可能高達179億美元。如果加入這部分資金,那么美國并購中海外投資者所占的比例將達到50%左右。

  在美元持續(xù)貶值下,收購美國企業(yè)股權已成國際并購主流。恰逢美國經濟受制于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借機低位投資美國企業(yè)股權是當下美國國內外投資者的一致共識。而在這些投資者中,私募和海外主權財富基金已是投資主力。究竟這兩個勢力能否引領未來美國乃至全球并購的新風潮,無疑是2008年最值得期待的猜想。

  截至2007年年底,美元已經累計對歐元貶值10%以上,不僅為海外投資者投資美國降低了進入成本,同時也提高了美國企業(yè)對海外投資的門檻。

  因而從戰(zhàn)略戰(zhàn)術方面來看,對于那些認為美國經濟將在2008年中期觸底,并于2009年反彈的全球投資者而言,目前已屬初步介入的時期,并且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見底,并購的規(guī)模將逐步擴大。

  而對于急于緩解經濟惡化壓力,力求早日實現經濟再次復蘇的美聯儲來說,全球資金流入美國不僅能解決次貸危機帶來的信用體系不穩(wěn)、資金流動不暢問題;同時也有利于刺激美國國內的就業(yè)與消費,緩解美元貶值帶來的進口成本上升壓力,可謂是一舉多得。因而在新加坡兩大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主動收購高盛等事關美國經濟命脈的華爾街投行大鱷之際,白宮與國會相關機構并未有任何阻撓,甚至為其一路大開綠燈。與前年中國企業(yè)收購對美國經濟并無舉足輕重影響的加州石油時簡直判若云泥,真可謂“此一時,彼一時”。

  基于2007年的市場表現,市場一度普遍預期: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進一步深入與美國信用體系的緊縮,曾紅極一時的私募基金將進入艱難期??扇蛩侥蓟痤I跑者——凱雷投資的總裁David Rubenstein卻對此持有異議:目前私募基金在財務上依然穩(wěn)健,并未受到信用緊縮的過多影響,未來私募基金仍將是美國并購市場上的主力。

  的確,到目前為止被曝光的金融危機主要發(fā)生在與次級抵押貸款直接相關的銀行內部,而與次貸危機相距較遠的私募基金并未受到金融危機的困擾——至少從目前來看,私募股權的財務狀況依然殷實可靠。

  此外,與1990年左右爆發(fā)的并購危機不同,目前的私募基金并未采取當時激進的“垃圾債券”與“杠桿收購”模式,而是采用了較為穩(wěn)健的“換股”加“現金交易”并購模式。這一模式的好處在于兼具了“換股并購”與“現金交易”的優(yōu)點。這一目前主流的并購模式堪稱開創(chuàng)全球并購新時期的利器。

  或受益于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高成長性,或得利于世界范圍內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漲升,主權財富基金帶著投資美國獲得穩(wěn)定收益、邁向世界的豪情,一躍成為2007年全球并購的新勢力。繼阿拉伯世界的石油美元之后,中投公司、新加坡淡馬錫等國家主權基金已經成為左右美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并購活動的主角之一。而美國受制于經濟衰退陰影的困擾,不得不接受來自其他國家主權基金的資金支持。

  古語云:“富貴險中求”,不僅對于中國國家主權基金——中投公司,更對于中國廣大的私募基金來說,2008可能是投身于全球并購新浪潮,實現快速突破的一年。雖然目前的全球經濟走勢撲朔迷離,但是險中求勝卻是必經之道。

  受制于目前的資本賬戶管制制度與外匯可自由兌換程度,目前大多數國內私募基金主要投資于國內A股市場與港股市場,而對于直接性的全球大規(guī)模并購介入甚少。事實上,正好比IPO與二級市場交易一樣,直接并購向為基金獲取高額穩(wěn)定收入的捷徑,國外私募基金也正是靠在并購領域有所作為獲取最大收益的。

  目前我國投身直接并購事業(yè)的產業(yè)私募基金數量極為有限,而作為推動現代產業(yè)發(fā)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私募基金仍徘徊于投機炒作氛圍濃烈的二級市場,未能潛心專注于中國產業(yè)發(fā)展之路。相信未來國家將會在相關方面予以優(yōu)惠政策,引導國內大筆私募基金走入扶植經濟發(fā)展的正軌,國內私募基金并購亦能大有作為。

  主權財富基金雖經歷了“黑石股權”的出師不利,但無人能懷疑它在全球并購大環(huán)境下仍會大有作為,畢竟實現投資的多元化與分散化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簡單地將“走出國門,邁向世界”作為目標,而應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目標,如以具體的經濟利益指標作為評估標準來分析評判主權基金的并購運作狀況等等。 (作者系金融學博士、獨立撰稿人)

 目前我國投身直接并購事業(yè)的產業(yè)私募基金數量極為有限,而作為推動現代產業(yè)發(fā)展重要力量的私募基金,仍徘徊于投機炒作氛圍濃烈的二級市場,未能潛心專注于中國產業(yè)發(fā)展之路。相信國家將會在相關方面給予優(yōu)惠政策,引導國內私募基金走入正規(guī),國內私募基金并購亦能大有作為。

  正如一枚硬幣的兩面,美國經濟的唱衰與美元的持續(xù)貶值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災害性的后果,同時也可能是全球投資者入手美國股權資產的最佳時機。根據彭博社1月初最新公布的數據:2007年第四季度,與美國公司有關的并購交易總額高達2305億美元。而由于美元貶值,海外買家購買美國公司的并購額占其中的46%,為彭博社1998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大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數據并未涵蓋亞洲以及中東一些地區(qū)主權基金所購買的美國銀行業(yè)的股份,而這部分的購買金額可能高達179億美元。如果加入這部分資金,那么美國并購中海外投資者所占的比例將達到50%左右。

  在美元持續(xù)貶值下,收購美國企業(yè)股權已成國際并購主流。恰逢美國經濟受制于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借機低位投資美國企業(yè)股權是當下美國國內外投資者的一致共識。而在這些投資者中,私募和海外主權財富基金已是投資主力。究竟這兩個勢力能否引領未來美國乃至全球并購的新風潮,無疑是2008年最值得期待的猜想。

  截至2007年年底,美元已經累計對歐元貶值10%以上,不僅為海外投資者投資美國降低了進入成本,同時也提高了美國企業(yè)對海外投資的門檻。

  因而從戰(zhàn)略戰(zhàn)術方面來看,對于那些認為美國經濟將在2008年中期觸底,并于2009年反彈的全球投資者而言,目前已屬初步介入的時期,并且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見底,并購的規(guī)模將逐步擴大。

  而對于急于緩解經濟惡化壓力,力求早日實現經濟再次復蘇的美聯儲來說,全球資金流入美國不僅能解決次貸危機帶來的信用體系不穩(wěn)、資金流動不暢問題;同時也有利于刺激美國國內的就業(yè)與消費,緩解美元貶值帶來的進口成本上升壓力,可謂是一舉多得。因而在新加坡兩大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主動收購高盛等事關美國經濟命脈的華爾街投行大鱷之際,白宮與國會相關機構并未有任何阻撓,甚至為其一路大開綠燈。與前年中國企業(yè)收購對美國經濟并無舉足輕重影響的加州石油時簡直判若云泥,真可謂“此一時,彼一時”。

  基于2007年的市場表現,市場一度普遍預期: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進一步深入與美國信用體系的緊縮,曾紅極一時的私募基金將進入艱難期??扇蛩侥蓟痤I跑者——凱雷投資的總裁David Rubenstein卻對此持有異議:目前私募基金在財務上依然穩(wěn)健,并未受到信用緊縮的過多影響,未來私募基金仍將是美國并購市場上的主力。

  的確,到目前為止被曝光的金融危機主要發(fā)生在與次級抵押貸款直接相關的銀行內部,而與次貸危機相距較遠的私募基金并未受到金融危機的困擾——至少從目前來看,私募股權的財務狀況依然殷實可靠。

  此外,與1990年左右爆發(fā)的并購危機不同,目前的私募基金并未采取當時激進的“垃圾債券”與“杠桿收購”模式,而是采用了較為穩(wěn)健的“換股”加“現金交易”并購模式。這一模式的好處在于兼具了“換股并購”與“現金交易”的優(yōu)點。這一目前主流的并購模式堪稱開創(chuàng)全球并購新時期的利器。

  或受益于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高成長性,或得利于世界范圍內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漲升,主權財富基金帶著投資美國獲得穩(wěn)定收益、邁向世界的豪情,一躍成為2007年全球并購的新勢力。繼阿拉伯世界的石油美元之后,中投公司、新加坡淡馬錫等國家主權基金已經成為左右美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并購活動的主角之一。而美國受制于經濟衰退陰影的困擾,不得不接受來自其他國家主權基金的資金支持。

  古語云:“富貴險中求”,不僅對于中國國家主權基金——中投公司,更對于中國廣大的私募基金來說,2008可能是投身于全球并購新浪潮,實現快速突破的一年。雖然目前的全球經濟走勢撲朔迷離,但是險中求勝卻是必經之道。

  受制于目前的資本賬戶管制制度與外匯可自由兌換程度,目前大多數國內私募基金主要投資于國內A股市場與港股市場,而對于直接性的全球大規(guī)模并購介入甚少。事實上,正好比IPO與二級市場交易一樣,直接并購向為基金獲取高額穩(wěn)定收入的捷徑,國外私募基金也正是靠在并購領域有所作為獲取最大收益的。

  目前我國投身直接并購事業(yè)的產業(yè)私募基金數量極為有限,而作為推動現代產業(yè)發(fā)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私募基金仍徘徊于投機炒作氛圍濃烈的二級市場,未能潛心專注于中國產業(yè)發(fā)展之路。相信未來國家將會在相關方面予以優(yōu)惠政策,引導國內大筆私募基金走入扶植經濟發(fā)展的正軌,國內私募基金并購亦能大有作為。

  主權財富基金雖經歷了“黑石股權”的出師不利,但無人能懷疑它在全球并購大環(huán)境下仍會大有作為,畢竟實現投資的多元化與分散化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簡單地將“走出國門,邁向世界”作為目標,而應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目標,如以具體的經濟利益指標作為評估標準來分析評判主權基金的并購運作狀況等等。 (作者系金融學博士、獨立撰稿人)

 私募 主權 并購 推動 基金 全球

擴展閱讀

全球廣告的支出和投放都在關注著中國。蓬勃發(fā)展的中國廣告市場中,由移動化、視頻化以及大數據等驅動的數字營銷更是乘風破浪一路直上,給整個廣告營銷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面對這樣的新時代,“媒體和代理公司幫

  作者:李欣詳情


在許多發(fā)達國家,只要符合有關房地產投資基金的法律,就可以發(fā)行,但不一定要上市。比如大多數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和買賣,即非所有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都會上市,還有許多私募房地產投資基金也是房

  作者:張健詳情


我國私募房地產投資基金的前景 從目前我國的金融體制看,民間資本投資渠道極為狹窄,民間資本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運用,在當前銀行貸款緊縮的政策下,許多開發(fā)商的資金都十分緊缺。正如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200

  作者:張健詳情


特許經營(連鎖加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營銷觀念,更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導商業(yè)模式?!獣充N書《大趨勢》作者約翰amp;#8226;奈斯比特從超市,酒店、美容、到鐘表、服裝鞋帽,連鎖業(yè)態(tài)已經滲透到了

  作者:王山詳情


“相比在一家公司等待慢慢晉升,不如通過跳槽的方式換一家公司得到更好的職位,這樣相對更容易?!睆臉I(yè)剛六年卻已經換了三家基金公司的小曹(化名)這樣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讼裥〔苓@樣的基金公司中層

  作者:王玨詳情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金融風暴迅速惡化,演變?yōu)橐粓鰵v史上罕見的、沖擊力強大的、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經歷了次貸危機苗頭顯現、金融體系局部出現問題、逐步強化、全面爆發(fā)、迅速擴散的一

  作者:朱磊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我要發(fā)布需求,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musicmediasof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